廖嘉豪 - 中国地方债不足为惧|花旗看天下

中国政府启动全面审计地方政府债务,为10年来的第3次类似行动,引起市场对中国地方债持续性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除官方公布的35万亿元人民币外,中国地方政府另可能有约66万亿元人民币的或然负债(一般指不会在财务报表上确认为负债的责任)。然而这些或然负债并不是新债,而是以前被归纳为企业债但被重新定义。中央政府债务仅占GDP约21%,即使包括地方政府债和或然负债,政府债务总额略高于GDP的100%,与美国持平,并且远低于欧洲和日本债务占GDP比例,使中央政府有足够信贷能力,来维持地方政府债务。

中国政府、家庭和企业的总债务占GDP比重,从2019年的266%上升至2022年的297%,增长大部份来自政府债务。相信整体债务水平并不构成威胁,因为90%以上债是以人民币计价,而政府债务亦可透过中央政府行政意志得以维持。因此我们认为,最近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只是定期例行检查,并非反映中国正面对债务问题。
人币潜在升值空间

美元对人民币息差优势自4月底以来再次扩阔,由80个基点扩大至153个基点。鉴于中国经济疲软以及减息倾向,人行今年一直对人民币贬值持较开放态度。但人行上周终稍为改变立场,持续开出比市场预期更强中间价。预计联储局加息周期或已接近尾声,美元对人民币息差优势或会缩小。配合如果下半年政策能够更加支持经济增长,人民币或有更大升值空间。

鉴于中国股市甚受国家政策影响,我们减少对中国股票增持比例,但仍保持适度增持立场。因为中国股票和货币已反映大部份负面消息,现价应反映较弱复苏前景。目前全球投资者一致看淡中国股市,普遍对中国股市抱减持取态,令中国股票估值跌至去年3月至4月中国大部份地区处封城时水平。虽然市场或开始怀疑中国是否仍着重经济发展,但我们预期中国政府将逐步落实支持经济政策,利好下半年增长前景。
花旗银行投资策略及环球财富策划部主管
廖嘉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