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商住互融 留住人才|恒声集

新一届政府上任刚满一年,在民生、经济等多方面都作出不少努力,尤其在面对劳动人口流失方面,更是推出多项抢人才优化措施(优才、专才、通才等)及输入外劳「特别计划」,以缓解多个行业面临的人手不足问题——从2020年第2季至2022年第2季,本港大约流失了14万劳动人口。根据香港总商会今年的调查结果,有74%的受访公司面对人才短缺问题,当中超过8成企业受人才短缺情况持续困扰1年以上。

特首李家超近日在接受传媒访问的过程中,表示今年首5个月内,已经批准了49000份海外优质人才的准入申请,超过了《施政报告》中35000人的指标。再加上近日在输入外劳方面亦有政策更新,相信对于正面临复苏的不少行业来讲都是好消息。
减少通勤需求 实现资源共享

政府在招揽人才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下一步需要担心的,是如何留住人才。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发表的《2022年世界人才排名》报告,香港排名全球14、亚洲第2,落后于排名第12位的新加坡,这主要是由于香港在「生活成本指数」分项排名于63个经济体中位列第60,空气污染问题亦削弱了对人才的吸引力。由此可见,降低生活成本、改善居住环境,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改善切入点。

笔者认为,商业与住宅的融合规划是值得参考的发展方向。目前,政府的用地规划仍是大致从用途出发分为住宅、商业和工业,但事实上,在近年来,尤其是经历了疫情期间在家工作的普及,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线已经不再「泾渭分明」,灵活转换的自由模式是不少求职者重视的因素之一。

事实上,融合住宅和商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商住融合可以减少通勤需求,减少对私人车辆和公共交通的依赖,从而减少交通拥堵、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提高空气质素和生活环境。

其二是商住互融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优化,一些停车场、健身房、图书馆、会议室、共享办公室、休憩花园等共用空间,可错峰供居民和商户租借使用,实现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如此一来,即使是小规模企业的创业人才,亦可以轻松找到住所附近的低成本工作场所。

其三是当商业与住宅区域连通互融,可显著提高整体社区的便利性、配套设施的完善性,促进更有活力、多样化、安全和谐的社区,带动更多商业及就业机会,吸引人才进驻。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