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政策仍需努力

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会通过收紧富户政策,现时住满十年才需要申报住宅物业的条件,将收紧至每两年一次;租户须于置业后一个月内申报,否则有机会被终止租约;须要迁出的公屋富户,租户暂准居住证由12个月收紧至4个月;只容许年长户主加入一名成年子女。

笔者认为政府是次处理的正是房屋问题的症结,换言之,症结不是供求紧张、购买力不足或者其他因素,而是转流率!公屋转流率长期平均只得1.1%,远比应该有的3%至6%为低,原因是富户问题处理得不好。当然,为什么这种拥有资产的富户不交回公屋的错误文化会膨胀起来,也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关部门在施政方面是否有错漏?还是公务员应得到更多的支持或支援?

笔者认为,虽然富户问题需要解决,但不能将责任全部归咎于他们。富户只是被错误价值观念和行政引导出来的角色,解决富户问题需要恩威并济,一方面要坚持原则去执法!另一方面就要创造更多置业阶梯,笔者认为2004年停办的置业资助贷款应该要部署重新出笼!

眼前急切要处理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放宽居屋第二市场的担保期。政府为居二市场提供了30年担保期,随着时间过去,愈来愈多屋苑楼龄超出了担保期的合适范围,于是按揭成数就由合乎担保年期合适范围的最高一按九成(白表)及九成半(绿表),大跌至担保年期外的最高一按六成了,从而愈来愈多的居二成交日益稀疏,数以10万计的潜在供应浪费了。有关担保期的问题亦应该由政府正视及解决的,不可能由市民自己解决的。

现实的楼市结构出现变化,近年建屋少了大型单位,对比2013年和2022年的差估署私楼落成量,A类细单位(面积少于431方呎)占比由17%增至47%,D类及E类大型单位(面积1076方呎或以上)的占比由11%下降至7%。大家可以想像到这个供应结构遇上了近年「林郑plan」和「波叔plan」的换楼潮,多了业主放盘,即是细单位无论是一手或二手都是供过于求。另一方面,高才、优才推升租务,亦同时可能推动豪宅成为楼市的火车头。可见市场改变了玩法,同样仍然是相当热闹,长远来看,楼市仍是具吸引的投资工具。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