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仁 - 炒反弹仍靠中字股|金融High Tea

港股连跌4日后反弹,拉动力仍然来自内地A股,有消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会发功推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概念,于是推升了内险、金融等板块,加上科网股造好,令恒指出现反弹,但2万点阻力仍然未能突破。

港股昨日不乏利好消息,除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有进展外,内地减存款息率的构想落实,银行削减定存息口,此举对拉阔银行息差有帮助之余,都会推动资金流出存款市场,活化投资市场资金流转。虽然减存息力度不太大,但姿态上反映中央刺激经济的决心。内地A股造好,下午行情趋向活跃,上证综指收升1.2%。港股波幅扩大,恒指最多升436点高见20063点,收市报19971点,升343点,暂未能稳守2万点。恒生国企指数升116点,报6780点,科指升51点,报3925点。

「ATM」劲升,腾讯(700)收市涨4%报341元,美团(3690)升3%报136.3元,阿里巴巴(9988)扬1%报85.45元。绩后一度炒上的京东集团(9618),下跌2.6%报141.1元。

上交所将于本周三主办「沪市金融业专题座谈会」探讨中资公司估值,中资金融股向上,中国平安(2318)收升4%报58.05元;中国人寿(2628)收涨3.7%报15.22元;中国太平(966)收升3%报9.44元;中国太保(2601)升5%,报25.05元 ;中国人保(1339)升3%,报3.25元。
上海交易所疑发功谷「中特估」

内银股亦亮丽,邮储银行(1658)升2.6%报5.16元,中国银行(3988)收升3%报3.28元,工商银行(1398)升2%报4.42元。啤酒股向好,华润啤酒(291)收升4.6%报56.55元,升幅蓝筹股中居第二位;青啤(168)升3%,报76.85元,整体而言,中资股成为反弹的动力来源。

基本上,港股昨日行情受内地带动,A股早段回软,港股表现亦呆,下午内险、券商、内银三大板块集体发力,带动「中特估」板块集体飙升,港股随之回勇,反映内地股市表现的A50(2823)同步拉升1.2%。A股反弹的催化剂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工商银行承办的「沪市金融业专题座谈会」。有指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为「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促进金融业估值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参会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基金和券商人士。市场觉得连续召开关于有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相关的会议,将提升大家对整个板块的预期,加上「中特估」板块调整不少,多数个股的调整幅度都达到了10%以上,所以股价借势反弹。

上星期「中特估」炒得风风火火,然后来个急转弯,市场或多或少都会关注。外资富达的看法认为,国企改革并非新鲜事,但这次改革事关重大,资本市场显然已经关注到国企主题。举例来说,平常中国中铁(390)可能是乏人问津的防御性公司。虽然它有稳健基本面,收益预期也尚可,但它可能不是投资人追捧的公司。然而,今年截至5月14日,中国中铁股价已经飙涨44%。背后原因可能包括:随著高层重提国企改革,投资人认为相关机关可能敦促国企改善治理,以增加股东报酬。有这个看法的投资机构相信不止一个,他们觉得国企要重估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然而,国企长期表现出来的稳定派息,在外围市况未明朗,内地经济周期正处转折期下,大型国企提供了一个选择,这种先讲收益护城河再讲概念的分析,不能不说是贴地。
大昌稳如泰山股价都要跌

外资对中国估值体系半信半疑,他们倾向相信市场机制,在内地推动企业改革中,部份资金或者宁愿相信私营经济,把注码落在内地民企之上,所以推动A股估值提升的议题有了关注,但到成功仍然有很多环节要搞通,过程中有很多机会,但中间的波幅可以相当大。

大市虽然反弹,但内房和地产股偏弱。近日本地拆息高企不利收租股,好似老牌地产公司大昌(088)股价创1年低位报3.7元,跌近2%。大昌一向无负债,派息稳定,利息成本上升对公司影响相对可控,大股东长期都在市场小量增持;但在资金成本上升下,市场对豪宅或写字楼收租物价胃纳偏淡,就算公司经营稳如泰山,有股东不时入市增持,股价都要向现实低头。
陆羽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