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兴旺 暗藏玄机
踏入第二季,新盘供应源源不绝,楼市承接力开始转弱,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按周下跌约1.3%,并已连跌3周,累积跌幅近2%。按照如此走势,今年住宅后市并非想像中乐观,假如部分地产商继续采取减价促销方式卖楼,首季的5%楼价升幅很快会被打回原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向港府建言,指楼市如进一步调整,可能对经济构成风险,按揭贷款利率上升,或会带来更沉重的偿债负担及负财富效应,遏抑私人消费。若来自非永久性居民及炒卖需求的系统性风险减退,当局可分阶段取消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
除了IMF之外,外界也不断提出减辣要求,楼市表面看似兴旺,其实暗藏玄机。地产界觉得市况严峻,港府却认为没有危机,坚信在不停「派钱」的效应下,香港经济会很快复苏,港府多次回应都很简单:「我们衡量过市况,认为没有减辣的需要」。对于楼市政策,港府与外界确实存在很大的分歧。
究竟问题在哪里?估计港府不肯减辣的理由有3个方面,首先是楼价虽然下跌1成半,但仍然处于偏高水平,普通市民仍难以负担;其次是如果减辣后楼价上升,谁来承担责任?最后是官员的位置虽然经常调动,但向来工作按步就班,他们宁愿少做少错。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本来属于调控楼市的短期措施变成了长期政策。
撤销辣招 愿景实现
客观来说,港府的忧虑不无道理,为官之道也可以理解。只是为何我们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事情?比如:撤销额外印花税是增加放盘量,让急需卖楼者可以套现解困;再撤销买家印花税引进资金、企业,最重要吸纳人才;最后撤销双倍印花税鼓励市民努力储蓄,投资股票债券之外,多一个投资物业的选择。
不要害怕楼市成交增加,也不必担心楼价轻微上升,香港有排山倒海的房屋供应,未来3至4年有10.7万伙供应,有北部都会区能容纳90万伙单位的土地,还有1700公顷填海造地的「明日大屿」,还有⋯。撤销楼市辣招,香港经济一片大好,金融蓬勃、人才荟萃、创科兴旺,这美好愿景并非不可能实现。
2023年5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