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商经济研究处 - 储局币策转趋保守|南商人民币分析

美国3月通胀延续回落,人民币兑美元按周基本持平。4月7日至4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在岸价按周持平于6.8691;人民币兑美元离岸价按周上升0.1%,至6.8729;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按周上升0.3%,至6.8606。
美银危机拖累经济前景

美国通胀持续放缓,联储局关注银行危机拖累经济增长。首先,美国上月通胀进一步降温。美国3月CPI按年升5%,低于预期的5.2%,连续9个月下跌,亦为2021年9月以来最低;剔除食品及能源的核心CPI按年升5.6%,符合市场预期,但较前值高0.1个百分点。整体而言,3月CPI升幅放缓主因能源价格按年下跌6.4%所致,而住屋租金价格水平呈黏性,按月微升0.1个百分点,至按年升8.2%。
  另外,联储局官员预期经济衰退,而且货币政策倾向保守。3月议息会议纪录显示,联储局官员对银行危机可能导致的信贷环境收紧、抑制经济活动表示担忧,并预期美国将在下半年温和衰退。鉴于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上升,部份官员指出,联储局应在货币政策上保持灵活性和选择性,反映官员在银行危机发生后,对加息转趋保守。三藩市联储银行总裁戴利表示,即使局方不继续加息,银行危机所带来的信贷紧缩,亦将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侧面反映联储局官员对加息立场软化。

最新芝商所FedWatch工具显示,市场预期美国将于5月加息0.25厘,到5至5.25厘区间,按周持平;年底利率预期为4.5至4.75厘区间,按周上升0.25厘。美汇指数按周下跌0.5%,至101.552。
内地信贷需求改善

内地方面,3月金融数据反映信贷结构改善,对外贸易表现回暖,有助带动人民币需求。第一,内地3月金融数据再超预期。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按年多增7497亿元,高于预期的3.3万亿元。居民信贷需求亦见好转,其中疫后消费回升带动短期贷款上行,房地产市场回暖,亦增加中长期贷款需求。3月居民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100亿元,中长期贷款则增加6400亿元。经济复苏继续带动企业贷款上升,3月企业单位贷款增加2.5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7万亿元;3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38万亿元,按年多增7079亿元,高于预期的4.5万亿元;M2余额281.46万亿元,按年增长12.7%符合预期。

第二,对外贸易表现韧性。3月中国进出口总值5429.9亿美元,按年升7.4%,其中出口3155.9亿美元,按年增长14.8%,增速创8个月高位,显著高于市场预期跌7.1%。东盟继续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1.56万亿元,按年增长16.1%。3月进出口贸易增速超预期增长,显示经济复常后吸引更多出口定单回流,外贸形势好转有助强化人民币交易需求。

银行危机后联储局加息考量重点,已从通胀转至稳定经济增长,市场已预期本轮加息周期将在5月加息0.25厘后完结。内地在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下信贷需求放大结构改善,3月外贸表现反弹,出口增速创8个月高位,有助强化人民币需求。笔者维持第2季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围绕6.8水平双向波动预期。
南商经济研究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