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亨 - 电动车价格战|财股魔镜
继上次Tesla行政总裁Elon Musk抵押和出售部份Tesla的股份,以融资收购Twitter一事,我们已有一段时间未谈及Tesla最新表现。尽管受供应链短缺和疫情干扰,Tesla在生产规模、销售和利润方面继续取得大幅增长。在2022财年,它交付约131万辆电动汽车,按年增长40%;收入则增长51%,达810亿美元,其中大部份来自汽车业务,最小则是储能业务,每股收益达3.62美元。
在去年政策激励和减价推动下,世界最大和第二大汽车市场电动车销量,分别按年增长87%和57%,但当中只有少数电动车企业取得盈利增长,而未有初创企业获利。Tesla继续提高在加州、上海、柏林和德州厂房产能,并在通胀和加息周期中签定电池供应协议。
尽管个别投资者对电动车的可持续盈利能力表示担忧,引致股价受压,但Tesla预估市盈率仍维持在47倍左右,同时大股东也似乎在Tesla股价反弹时卖出股票,最新的公开资料显示,Tesla管理层直至2023年4月持续卖出约4700万美元的股份。
在Tesla股权激励计划下,可以理解Elon Musk会更加热切追求收入和EBITDA增长。在此格局下,Tesla在汽车市场引发的价格战,对传统汽车企业和初创电动车品牌如Lucid和Rivian等带来极大影响。这些竞争对手需要应对库存上升、信贷紧缩和消费者需求在利率上升时的不确定性。电动车企业现面临两难抉择:继续牺牲利润率来争夺市场份额,以维持其规模经济,还是减少现金消耗?最近吉利为其Polestar和崭新的Zeekr电动车品牌分别融资16亿美元和7.5亿美元。投资者可多留意这些在价格战中的真正受益者,并关注那些有足够现金流或可以在当信贷紧缩时期仍能筹集资金的公司,以审视它们能够持续支付资本支出的实力。
博誉顾问集团资深顾问
周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