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豪 - 微调印花税难振楼市|二叔公启事录

本港楼市过去经历多年升浪,为遏制炒卖风气,港府自2010年起先后多次加征印花税,当中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公司名义买家最「难啃」,需要被征收合共30%税项。如今楼市转向,市场对于「撤辣」或「减辣」呼声渐高,惟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仍维持各项「辣招」不变,令不少地产业界的愿意落空。

虽然去年下半年楼市跌势转急,累计全年跌幅超过15%,惟并未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踏入2023年楼市更出现小阳春,成交价量数字回稳,倘若政府此时出手「撤辣」,会惹来「托市」的骂名,一动不如一静的做法不难理解。再者,美国很大机会于今年停止加息,楼市前景仍然有待观察。

虽然政府未有「撤辣」,但就微调印花税(第二标准税率)税阶,上周三起即日生效。新措施主要针对楼价1008万元或以下物业,购买楼价900万元的物业悭税最多,减幅达6.75万元或20%,而300万元以下物业则只需征税100元。根据代理的资料,现时全港约有4.1万个二手放盘,当中叫价低于1000万元的物业占67%,而低于300万元则占不足2%,主要为资助性房屋,包括居屋及公屋,以及部份纳米私楼。此外,即将拣楼的新一期绿置居,售价悉数低于300万元,基层市民直接受惠。

对于首置用家来说,微调印花税无疑是一则好消息,正如财爷所说「做装修或买多件家私都好」,惟相关措施对整体楼市提振作用有限,毕竟因为悭税数万元而决定置业并不现实。
霭华押业主席
陈启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