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 - 谈公私营房屋用地政策|非鱼论市
政府于2018年改革新批住宅用地的公私营比例,由公、私营住宅比例6:4改为7:3。当年社会意见都说远水不能救近火,说着说着4年过去了,改革后的第一批土地应差不多已落成。
这些重大的政策究竟带来多少改变,其实没有科学的验证方法,皆因没有一个不进行改革、存在于另一平行时空的香港可以比较。不过,笔者一直认为,公、私营房屋比例并不能带来太大改变,能改变高楼价的只有总土地供应量。
「朝三暮四」这成语不少人都听过,一般用以形容某人的爱好或决策反复无常,短时间内作出改变。如翻查典故,朝三暮四的故事大致如下:话说当年宋国的老翁狙公在家中养了一批猕猴,但日渐发觉喂养的开支太大,于是向猕猴建议限制食量,每天早上给牠们3颗橡实、晚上给4颗。猕猴认为份量太少了,狙公再建议早上给猕猴4颗橡实、晚上给3颗,猕猴们听到早上增加一颗橡实就满意接受了。
朝三暮四的故事原本没有形容一个人反复无常的意思,而是在总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将资源调配并重新演绎的手段。当放眼在公私营房屋6:4比转成7:3比的政策上,土地总供应没增加的情况下,调配公私营房屋比例有没有实质作用呢?
就此,小巿民与投资者的看法原来也大相迳庭。一般巿民可能在想「多点公屋供应,上楼了就可以减少租金开支」,投资者则想「私楼供应少了,物以罕为贵,楼价自然会升值」。
增土地供应解决楼价问题
公营房屋供应增加,可以令原本租住在细私楼甚至㓥房的租户迁出,这类单位的租金自然会下调,即使未能上楼的租户也能受惠。当㓥房租值下调,会打消将单位改建成㓥房的投资意欲,这亦会回复中小型单位供应。一环扣一环下,无论大中细单位的租金都会下调。当租金下调,回报率下降,最终亦会令楼价下降。另一方面看,由于私楼供应下降,巿场上的买家或租客的选择少了,又会抢高现存单位的售价及租金。在总供应没大改变的情况下,以上两者的影响会互相抵销。
笔者一直相信,供求及回报率才是影响价值的核心因素。政策上,公营房屋的容许发展密度较高,假如最常见的中高密度新巿镇,地积比可以比私楼多30%。新批地6:4比转成7:3比,实际的总楼宇面积只增加约2.5%。公私营房屋7:3比的政策其实只是重复着朝三暮四的故事,并没有大幅增加总楼宇面积,要解决楼价问题,其实只有增加土地供应一途。
https://starpnews.com/
星之谷按揭转介及移民顾问
子非鱼
这些重大的政策究竟带来多少改变,其实没有科学的验证方法,皆因没有一个不进行改革、存在于另一平行时空的香港可以比较。不过,笔者一直认为,公、私营房屋比例并不能带来太大改变,能改变高楼价的只有总土地供应量。
「朝三暮四」这成语不少人都听过,一般用以形容某人的爱好或决策反复无常,短时间内作出改变。如翻查典故,朝三暮四的故事大致如下:话说当年宋国的老翁狙公在家中养了一批猕猴,但日渐发觉喂养的开支太大,于是向猕猴建议限制食量,每天早上给牠们3颗橡实、晚上给4颗。猕猴认为份量太少了,狙公再建议早上给猕猴4颗橡实、晚上给3颗,猕猴们听到早上增加一颗橡实就满意接受了。
朝三暮四的故事原本没有形容一个人反复无常的意思,而是在总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将资源调配并重新演绎的手段。当放眼在公私营房屋6:4比转成7:3比的政策上,土地总供应没增加的情况下,调配公私营房屋比例有没有实质作用呢?
就此,小巿民与投资者的看法原来也大相迳庭。一般巿民可能在想「多点公屋供应,上楼了就可以减少租金开支」,投资者则想「私楼供应少了,物以罕为贵,楼价自然会升值」。
增土地供应解决楼价问题
公营房屋供应增加,可以令原本租住在细私楼甚至㓥房的租户迁出,这类单位的租金自然会下调,即使未能上楼的租户也能受惠。当㓥房租值下调,会打消将单位改建成㓥房的投资意欲,这亦会回复中小型单位供应。一环扣一环下,无论大中细单位的租金都会下调。当租金下调,回报率下降,最终亦会令楼价下降。另一方面看,由于私楼供应下降,巿场上的买家或租客的选择少了,又会抢高现存单位的售价及租金。在总供应没大改变的情况下,以上两者的影响会互相抵销。
笔者一直相信,供求及回报率才是影响价值的核心因素。政策上,公营房屋的容许发展密度较高,假如最常见的中高密度新巿镇,地积比可以比私楼多30%。新批地6:4比转成7:3比,实际的总楼宇面积只增加约2.5%。公私营房屋7:3比的政策其实只是重复着朝三暮四的故事,并没有大幅增加总楼宇面积,要解决楼价问题,其实只有增加土地供应一途。
https://starpnews.com/
星之谷按揭转介及移民顾问
子非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