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德 - 欧盟缺底气对抗美国|缸边财话

今年8月,美国拜登政府签署《通胀削减法案》,拟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补贴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该法案中,多达9项税收优惠是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涉嫌构成世贸组织所禁止的进口替代补贴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限制措施,并已开始对相关行业的全球贸易和投资造成严重扭曲,引发各国政府和产业界高度关注。针对美国提出的《通胀削减法案》,欧盟反应极激烈,上周频频发声要采取应对措施,引发关于欧美贸易争端或将加剧的猜测,惟受制于多方因素,欧洲对美贸易反制底气不足,其强硬表态或是雷声大雨点小。

上周五欧盟成员国负责贸易事务的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上欧盟各国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深表担忧,认为该法案可能对欧盟工业的竞争力和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多个欧盟国家官员当天称,必须尽快解决美欧贸易争端,否则欧盟方面将采取应对措施。事实上,在这次欧盟成员国部长会议之前,欧洲已多次就该法案发声,上月4日欧盟呼吁美方提高该法案中税收抵免条款的透明度,同时希望美方取消该法案中歧视性内容和生产要求;7日欧盟内部市场委员布雷顿表示,该法案破坏美欧之间公平竞争环境,欧盟将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22日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码主权部长勒梅尔与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发表联合声明,称希望「密切协调欧洲应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等挑战」。
具体方案欠共识 难作贸易反制

欧洲激烈的反应与其面临的艰难局面密切相关。在乌克兰危机持续、能源危机愈演愈烈、通胀水平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欧洲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加大。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2022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称,预计欧洲经济在第四季度陷入衰退。作为欧洲的传统盟友,美国不仅未对欧洲施以援手,反而不停地以创纪录的高价向欧洲出口天然气,靠地缘政治不劳而获和获取超额利润。在《通胀削减法案》出台后,欧洲企业已有将供应链转移到美国的迹象,欧洲产业被掏空的潜在风险急剧放大。有欧盟官员称,该法案对欧洲经济构成生死攸关的挑战。

不过,欧洲进行贸易反制并非易事。首先,在欧盟层面达成共识难度不小,欧盟素有面和心不和的传统,各国立场协调费时费力,眼下欧洲虽然提出增加对产业的援助力度,但是具体方案上却各说各话:法国呼吁建立欧盟「买欧洲货」补贴制度;德国强调支持本土产业,但不希望欧盟与美国陷入贸易战;荷兰和瑞典则警告称,不要制定可能招致其他贸易伙伴报复的补贴竞赛或歧视性制度。其次,在通胀高企、经济衰退预期高涨的背景下,让本就囊中羞涩的欧洲掏出巨额资金补贴企业比较困难,11月23日欧盟同意为欧洲《晶片法案》提出振兴欧洲半导体制造业的计划提供配套资金430亿欧罗,较此前计划缩水20亿欧罗已可见一斑,欧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推出的《晶片法案》,面临资金不足问题,要让欧洲斥巨资跟美国打贸易战,难度实不小。

在乌克兰危机持续的背景下,美欧间加强战略合作的强烈意愿不容忽视,10月26日美国和欧盟设立「通胀削减法案行动小组」以解决相关问题,此举表明双方均希望通过接触与合作化解问题,避免矛盾升级。据报道,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本月5日将召开新一轮会议,欧洲在这时频频发声,也是一种谈判策略。
黄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