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币圈「雷曼时刻」值得反思|恒声集

近日「币圈」中迎来「雷曼时刻」,全球第二大虚拟货币交易所FTX申请破产,使得上百亿美元的客户资金瞬间蒸发。这个消息更让最受欢迎的加密货币比特币,在本月9日下探至1.58万美元,较去年11月创下历史高点的6.78万美元暴跌近77%,创两年来最低收盘价纪录。

进入2022年,全球大部份主要经济体进入加息周期,币圈2021年的荣景不再,投资者信心大挫,前有LUNA大泻近乎「清零」,现有FTX破产,这些币圈大事件无疑是雪上加霜,让投资前景更显黯淡。

1976年,由上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海耶克所著的《货币的非国家化》出版,认为由政府发行的中心化货币,是通胀及经济滞胀发生主因,因此应该将货币发行完全自由化,交予市场决定价值。

数十年后,由于次贷危机后政府大量增发货币稳固金融业,从而导致全球范围的通胀,政府作为法定货币的担保者,信用受到怀疑。2021年伴随著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成熟,又遇上各国央行纷纷在疫情之后以「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让多种加密货币受到空前的追捧。

然而,虽然比特币的价格从2015年8月的250美元升至2021年11月的67800美元,表现出加密货币的极高投资获利空间,但是根据国际结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一份研究报告,推断有四分三投资者在此类投资中亏损本金。由于加密货币的不稳定性,虚拟货币的交易平台虽然成立时间短且估值高,却无法被视为优良的投资目标。在本次FTX事件中,连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控股亦无奈减记其对FTX的2.75亿美元投资。

虚拟货币的投资,正如德意志银行的比喻般全靠「仙子效应」(Tinkerbell Effect)——投资者相信其价值,价值就会存在。事实上,在FTX等交易平台上,不但可以对虚拟货币进行投资,衍生品交易亦五花八门,甚至有「特朗普-2024」期货合约等对特定事件的期货投资品。再加上此类平台通常都提供杠杆交易,且交易无法受到全面、广泛的政府部门监管,游离于完善的法律体系之外,对投入的资金无法切实保障,与其称之为投资,不如说这类似「借钱赌博」的行为。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