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德 - 国际货币格局新变化|缸边财话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际货币格局已出现新变化,随著美元指数攀升,其他主要货币大幅下挫,各币种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也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但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却总体呈下降态势,这情况在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尤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对金融制裁的滥用,频频将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器私用」作为制裁工具,不止削弱了美元地位,亦可能会令国际货币体系重塑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度过新冠疫情初始那段较为混乱的时期后,随著美国经济逐步恢复和加息预期升温,美元指数从2021年5月份起进入上行通道,而欧罗、英镑、日圆等其他主要货币则同步走弱,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加速攀升,其他主要货币兑美元则大幅下挫,截至7月末美元指数收于105.8361,较上年末上涨10.28%;欧罗同期贬值10.05%;英镑贬值10%;日圆贬值15.73%,人民币汇率今年以来也经历了较大幅度波动,不过波幅明显小于其他主要货币,今年前7个月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74%,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则微涨0.15%。

与汇率走势相对应,各币种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也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市场份额2020年12月份为38.73%,2021年12月份升至40.51%,到今年6月则进一步升至41.16%,较2020年末上升2.43个百分点;同期欧罗、英镑、日圆在国际支付中的市场份额均呈震荡下降态势,今年6月分别为35.55%、5.96%、3.01%,较2020年末分别下降1.15个、0.54个、0.58个百分点,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市场份额一度大幅攀升,2021年末2022年初甚至一度超越日圆成为世界第四大货币,但随著人民币走弱,其在国际支付中的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今年6月为2.17%。
美元全球储备地位下降

无论是从汇率走势还是从国际支付占比中都不难看出,近期美元在国际市场中的重要性明显有所提升,但通过观察全球外汇储备份额的变化,又会发现货币变局的另一面,疫情以来,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总体呈下降态势,尽管2021年一季度该占比一度大幅提升,但随后又波动下降,今年一季度末为58.89%,较2020年末略降0.04个百分点;同期欧罗、日圆化比分别降低1.23个、0.67个百分点,而英镑、人民币占比分别提升0.24个、0.59个百分点。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地位下降或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包括美国沉重的债务负担以及美国联储局的大放水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对金融制裁的滥用,尤其是其频频将SWIFT公器私用,这必然会促使一些国家加快去美元化的步伐,此前为回击美国制裁,俄罗斯、伊朗和部份欧洲国家就一直积极探讨减少以美元结算的石油贸易,而今年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被冻结,则让更多国家和地区重新审视美元储备的价值,在此背景下,美元在SWIFT统计的国际支付市场份额中上升,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全球外汇储备份额中下降,这两者之间鲜明的反差或许更能反映滥用制裁对美元地位的削弱。
黄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