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从心 - 国粹中医(下)|心从意念

近一世纪的现代社会,中医药在传统华人医疗领域里扮演辅助角色,受西方文化冲击,大多数人认为中医是充满偏方与迷信的医学。不过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中医开始引进西医的研究系统,并透过对疗程的原理和科学性加以分析,重新向世界说明中医。

经过系统化整理,以及导入西方生物、份子医学等概念,中医从虚空的阴阳调和概念,变为着重学理基础,对整个中医药的研究与发展已经重新定位,成就了现代中医。近两年令全球困扰的新冠疫情,中医所发挥的功能及疗效亦有目共睹!

据说中医学源于三皇五帝,相传伏羲发明针灸并尝试草药;神农炎帝尝尽百草,并发现可以茶解毒。轩辕黄帝则写下人类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祝由科》,随后世人在此书基础上不断增补删改,演变成后世流传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更从祝由科里将医药部份分拆出来,形成后来的中医学。其中《黄帝内经》更为首个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防病养生保健康的预防医学观点。

及至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名医扁鹊发明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总结「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并获后世尊称为「神医」。这套金科玉律一直沿用至今,亦成为中医入门基础。相传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鉴古推今,这「六不冶」之说也发人深省!
棠记工程董事总经理
向从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