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民杰 - 中美贸易战逐步收窄|圆融圆通

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步伐及货币政策目标各有不同,因此均有其独特的货币政策,例如美国以控制通胀为目标,香港则专注汇率稳定。货币政策是「自私」的,只会以本地利益为依归。美国今年1月、2月及3月的消费物价指数分别同比上涨7.5%、7.9%及8.5%,创40年来的新高,情况令人忧虑。面对通胀压力、政权交替,持续数年的中美贸易战亦有望逐步结束。

美国联储局今年3月已经加息25基点,其主席鲍威尔表示,在5月3至4日的会议决定加息50个基点将是选项之一。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全球关注。同时,美国负债累累,因此加息并非没有成本。现时美国净负债额达14万亿美元,国债达30万亿美元,占生产总值130%。若加息1厘,利息支出增加3000亿美元,是生产总值的1.4%。

日前美国财长耶伦接受访问,表示美国将致力压抑通胀,包括动用战略储备压低油价,而降低进口中国货关税也是当局考虑中的方案之一,并相信能够在缓解通胀方面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此外,美国主管国际经济事务的副国安顾问辛格亦曾建议,可能降低对单车或服装等一系列非战略性中国商品的关税,以帮助对抗通胀。

中美贸易战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激发,至今仍然余波未了,双方皆失多于得。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早前指出,去年中美双边农产品贸易额达464亿美元,创历史纪录,并呼吁从战略角度推动中美农业互利合作,既有利两国农民,更可以减少全球粮食供应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甚至有利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美难频藉加息遏通胀

贸易战是七伤拳,伤人伤己。疫情过后如何重建经济是大课题,美国如要透过不断加息以压抑通胀,一方面增加利息支出,另一方面华尔街的一众投行也不会同意,他们会将不满反映在股票市场上。

此外,就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一事,美国需要将精力集中在俄罗斯,未必亦不合适再针对中国,免得树敌太多。有见及此,相信中美贸易战将逐步收窄,但政治层面上的兴风作浪,还是避无可避。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资深财经公关
陈民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