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重建大坑西新邨

  增加房屋供应是香港发展的重中之重,可以让市民重拾「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毕竟安居才可乐业。探索不同方法,增加房屋供应正是社会的当务之急。倘若在市区地段能够增加新造房屋供应,更是刻不容缓。
  大坑西新邨位处石硖尾港铁站上盖,属于黄金地段。其实重建计划已经听闻一段时间,但一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影来」。据近期报道,最新建议的重建涉及3300个新住宅单位,当中1300个用于重置现有居民,另外2000个新增「首置」单位,则会惠及有需要的首次置业家庭。
可增2000「首置」单位
  这是一个好消息,可以为解决香港房屋供应问题添加助力。根据有关资料,重建后更可提供约5000平方米的商舖及1500平方米的公众休憩用地,方便居民购买日常家居用品及享受户外休闲环境。同时重建后能释出更多空间,用作政府、机构或社区设施,为石硖尾区内居民提供更便利的社福服务。
  政府于《施政报告》中引进市区重建局协助重建,并同意接受改变土地用途,作为「首置」用地,以增加大量可负担资助出售房屋予本地家庭,是一个多赢安排。为了照顾大坑西新邨居民的需要,大坑西新邨业主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亦作出相应安排,例如特惠津贴、宽松回迁门槛及社工协助等。如果一切顺利进行,预计明年迁出,最快2027年回迁。
  有报章报道指,部份大坑西新邨居民要求政府介入及提供公屋,强调「不要钱,只要屋」。但这个「插队」安排有违公平原则,须知道现时一般公屋及非长者一人申请,分别为约153700宗及100800宗,平均轮候时间要5.9年,当中长者一人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为3.8年。
  土地及房屋是香港珍贵的资源,一定要以符合大众利益方式运用。今次大坑西新邨重建计划平衡社会、社区、有意置业人士及居民需要。倘若计划可以通过,将会对整个社会带来好处。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