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边财话——中国货币政策新动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上月30日召开以经济工作为重心的会议,会上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除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政策效能,合理地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在货币政策调控上从「逆周期」转向「跨周期」,这一点更值得我们注意,跨周期调节更强调前瞻性和预防性,期内在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时,将更加注重发挥结构性政策作用。
从「逆周期」转向「跨周期」
  政治局会议的会后公布显示,宏观政策调节正逐渐从「逆周期」转向「跨周期」,跨周期的提法诞生于政策空间逐渐收窄的现实背景,可以理解为「预留」、「不急」,将政策留到明年用,在兼顾当下与未来的同时,跨周期更加注重从中长期维度搞好政策设计、增强调节能力,保持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动态平衡,避免经济运行相对於潜在产出出现较大波动。就当前而言,跨周期调节重点是基于对明年宏观形势的预判,灵活调整下半年政策节奏与重心,估计下半年宏观调控基本取向,是基于明年可能的稳增长诉求而侧重于适度扩张。
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
  跨周期调节的特征就是政策松紧力度会较为缓和,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意味着政策需要兼顾今明两年的风险,下半年不能过快透支政策空间,在美联储酝酿宽松政策退潮的背景下,它收紧货币政策时将通过汇率、资本流动等渠道对全球产生影响,对后续可能出现的海外政策变动及汇率变动,中国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料继续强调以我为主,以内部均衡为主。
  事实上,当前市场对今年底、明年初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已有预期,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意味着即使美联储有所行动,人民银行也会立足于国内,特别是在面对可能出现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时,货币政策仍是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更多通过宏观审慎工具予以应对。
黄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