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金融科技须派上用场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要巩固现有优势,金融科技发展刻不容缓,而当中的科技应用亦要「有用、易用、实用」。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上周提出,加密货币创新需要服务实体经济。加密货币这样才是有用,如果纯粹以炒卖投机为主,则不提也罢。金管局亦公布「金融科技2025」策略,提出5个主要范畴,包括全面推进银行数码化、加深央行数码货币研究、扩展金融科技人才库、发挥数据基建潜能和善用资源政策支持发展,当中最受关注的是数码港元(e-HKD),并指内部已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研究数码港元在零售层面的可行性。
香港发展数码货币乃大势所趋。全球八大央行已著手开发数码货币,内地发展数码货币更领先全球,数码人民币更已进入场景测试阶段,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绝对不能落后于形势。同时,香港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应及早做好发展数码货币的技术和制度层面工作,配合人民币国际化及数码人民币发展,发挥香港跨境转帐支付的金融优势,并成为推动数码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服务贸易不可或缺的平台。
内地数码货币领先全球
  数码货币的普及视乎便利程度和私隐安全。金管局说得坦白,数码货币标榜利用区块链技术,看似复杂,但发行数码港元与现行电子支付分别不大,用户在开设电子钱包时,同样要提交个人资料予服务供应商。随著手机支付普及,相信港人也会接受数码港元,但程度视乎细节安排。
  数码货币发展不可再错失机会。香港曾经拥有全球先进、首屈一指的零售支付工具─八达通,是非现金式支付系统及电子钱包的始祖。当年,香港更把技术远输海外,成就一时无两,只可惜科技潮流,不进则退,今日在其他零售支付商的崛起下,八达通只得拼命力追。
今年是2021年,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2025看似遥远,其实近在咫尺。金融科技不是为做而做,最重要是有用、易用、实用,最终有助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