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港迎「内循环」机遇
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下,出口受到严重打击,要维持经济动力,推动「内循环」事在必行,对香港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双循环」很可能是今年「十四五规划」重中之重,内地改革开放逾40年,对外累积强大经济实力,所以「外循环」不算新鲜事物。
可是今时今日,中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逐渐被更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超过,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已经大规模向东南亚转移。
面对当前经济复苏瓶颈,「双循环」关键还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中国「内循环」发展潜力很大,根据统计,中国2019年内部消费贡献GDP达39%,可是与国际相比,中国内部消费比例仍属偏低。
美国内部消费占GDP高达70%,日本则占56%。中国拥有14亿人口,冠绝其他国家,正正代表庞大规模的市场与消费力,中国尚未成熟的内需市场就是可拓展空间,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撑动能。
香港在国家推动「内循环」方面,可以扮演一定角色。随着国家经济起飞,部份内地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力强劲,追求更舒适生活。
香港厂商可以特别为他们提供优质及高质产品,满足他们需要及推动内需之余,亦有助货物销售一举两得。
政府商界须集思广益
然而内地游客是香港零售市场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因此当内地居民在内地消费,无可避免会减低他们来港旅游及「扫货」意欲,对香港零售及整体经济构成影响。
香港是国际知名服务业中心,如何在国家致力推动「内循环」时参与其中,分一杯羹,同时保持香港地位及角色,需要政策支持。
相信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会给予方向,但香港特区政府及商界亦要集思广益,毕竟疫后重建,每步皆不容有失。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双循环」很可能是今年「十四五规划」重中之重,内地改革开放逾40年,对外累积强大经济实力,所以「外循环」不算新鲜事物。
可是今时今日,中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逐渐被更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超过,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已经大规模向东南亚转移。
面对当前经济复苏瓶颈,「双循环」关键还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中国「内循环」发展潜力很大,根据统计,中国2019年内部消费贡献GDP达39%,可是与国际相比,中国内部消费比例仍属偏低。
美国内部消费占GDP高达70%,日本则占56%。中国拥有14亿人口,冠绝其他国家,正正代表庞大规模的市场与消费力,中国尚未成熟的内需市场就是可拓展空间,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撑动能。
香港在国家推动「内循环」方面,可以扮演一定角色。随着国家经济起飞,部份内地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力强劲,追求更舒适生活。
香港厂商可以特别为他们提供优质及高质产品,满足他们需要及推动内需之余,亦有助货物销售一举两得。
政府商界须集思广益
然而内地游客是香港零售市场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因此当内地居民在内地消费,无可避免会减低他们来港旅游及「扫货」意欲,对香港零售及整体经济构成影响。
香港是国际知名服务业中心,如何在国家致力推动「内循环」时参与其中,分一杯羹,同时保持香港地位及角色,需要政策支持。
相信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会给予方向,但香港特区政府及商界亦要集思广益,毕竟疫后重建,每步皆不容有失。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