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阖家辣》「爵屎」撑场笑声不绝 重振90年代睇贺岁片气氛

多得Covid,香港人首次尝到「暑假睇贺岁片」。不过如今「贺岁片」不像以往大锣大鼓烧炮仗、成班演员走出来跟你恭喜发财,而是转化成一个有题材有故事同时带给你欢乐的电影,《阖家辣》亦如是,因此在农历新年看还是暑假看的分别其实不大。

回到九十年代贺岁片盛况

我看的那一场是优先场,那是需要抢飞的,不管是Edan Fans(爵屎)还是ERROR Fans都急不及待率先睇偶像。这场优先场无隔位全场爆满,大家吃著爆谷观看,当Edan第一幕出场时有少女尖叫(ERROR成员出场亦然),到他们讲烂Gag时也特别投入哈哈大笑。也因为她们打破了沉默,令戏院内充满欢乐气氛,而这份气氛是会感染的,因此往后不管是哪位演员说了哪句烂Gag,还有一些情景或笑话,全场笑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完场后大家更一起拍手掌……我很久未曾感受过在戏院全场拍掌喝采,能够走进戏院感受如此高涨好气氛,对上一次印象中好像已是《少林足球》和《功夫》,看这场《阖家辣》优先场感觉就好像回到九十年代至千禧年看贺岁片的盛况。

社交媒体网片撼赢传统笑片

能出现这种盛况,当然很大原因来自粉丝们,但即使撇除这种「主场优势」,回到电影本身,《阖家辣》也算是香港久违了「看得舒服笑得快乐」的港产片。不少知名导演、编剧甚至笑匠也曾说过:「今时今日拍笑片,好难。」不是因为世界被疫情笼罩愁云惨雾(即使世界再灰暗也总能找到光明,再愁苦也能挖掘快乐),而是因为Facebook、Instgram、YouTube以至TikTok盛行,只要轻轻一扫便有无穷无尽视频短片引你笑,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创作的,数之不尽的KOL、YouTuber在网上讲烂Gag;相比电影由编剧死度烂度一个搞笑场景出来,社交媒体的网片有著量产、速度快等先天优势,传统笑片很容易被网片比下去。面对有如洪水猛兽的社交网络,电影界中的笑片制作显得举步为艰。

吴君如起用新人出心出力

但难拍不等于不可以拍,只要有好剧本、找到好演员和幕后,香港依然有能力制作一出令人捧腹大笑的港产片。《阖家辣》的好剧本来自老板吴君如灵机一触及独具慧眼,据她所说认识编剧Coba(郑晋轩)始于一次很闷的大型聚会,两人闲聊间Coba跟她说了一个相当有趣的家庭故事,然后君如叫他将故事写出来,结果促成了开拍《阖家辣》的契机,将一个家庭故事变成了一出戏。而Coba不止写成故事,还成为电影导演。有人认为找一位未拍过戏的广告人当导演很冒险,但这选择有两个好处:第一是他以过来人身份跟大家诉说自己的故事,最直接最窝心最能感动别人;第二是吴君如从《妈妈的神奇小子》到《阖家辣》起用新人的初心一直没有变,她为裁培新一代电影人出心出力这一点,无疑值得敬佩与支持。

真实笑话不会突兀尴尬

电影剧本来自导演的真实生活,讲述香港在Covid期间父母终日留家无所事事兼郁郁寡欢,Coba(吕爵安饰)决定将母亲一直在家炒得出色的辣椒酱变成事业,来个家庭工场量产化,从网上拍卖走到跟大企业合作,最终迈向全球的市场传奇。电影中很多笑位来自导演亲身经历,例如「切完辣椒走去疴尿好乸」、「用牛奶浸淫被乸敏感部位」等,不是凭空捏造的笑话,好处是更真实贴地,不会过份吹嘘夸大其辞,为制造笑话而制造,即使有些情景并未能造成大爆笑,但也绝不会感到突兀尴尬,让人看得舒服。

Edan咬字清晰判若两人

笑片好笑除了需要剧本点子,更重要是演员。郑中基是香港新一代笑匠的中流砥柱,有他坐阵就像一队篮球队找到了一位高大中锋一样令人安心,他掌握喜剧的节奏还有的像装了反应弹一样的驾轻就熟,令电影变得如行云流水,充满力量的演出为整出电影注满了活力;有看过《呖咕呖咕新年财》都知道梁咏琪演喜剧可以很出色,难得她不介意演Edan妈妈(很多女星有偶包抗拒),她跟郑中基演夫妇也是个新组合,两人虽是初次合演但非常合拍;吴君如更不用说,她每次出场都会思考做一些甚么或要如何演绎可以令那场戏获得最大喜感,她对Punch Line的节奏掌握永远是最准确无误,我全场笑得最大声也是来自她中段的一场唱歌戏,另外电影中两场感人的亲情戏也是由她作主导;最后是Edan,他在戏中演的Coba比《大叔的爱》时收歛,没有大癫大肺的浮夸演绎,换成性格开朗、乐观、爱笑爱闹的上进青年,感觉更亲民贴地,不单演技上有进步,连咬字也清晰,相比如今在ViuTV上热播的《I SWIM》好像急口令一样念台词念不清晰的表现判若两人,相信是导演在现场有加以指导的功劳。

Angela Yuen欠描写脱离主线

当然《阖家辣》也并非毫无缺点,毕竟导演是新手,在人物描写上有不足的情况,特别是角色之间的连系性,例如大姑妈跟Coba一家人的紧密关系并没有花太大篇幅描写,而是先入为主地假设观众已经感受到;同样的情况也发生于Edan跟Angela Yuen的情侣关系,女朋友在戏中几乎跟剧情主线毫无关系,也因为缺乏描写,令二人在浴缸缠绵一幕有点突兀,像画蛇添足一样,沦为只为满足娱乐传媒而铺设的话题,也浪费了她努力的演出。电影另一不足是,戏中有很多本来谂好度好可以引人捧腹大笑的点子,因为镜头调度不够好、又或节奏掌握得不够准,而跟笑场失诸交臂,观看时不时令人泛起「差一点就大爆笑」、「捉到鹿唔识脱角」之感。

后记:入戏院感受久违欢笑

不是恃老卖老,但作为从九十年代开始,由看周星驰、张家辉再到郑中基长大的我们这一代来说,到了这个世代再看笑片会变得很奄尖,例如戏中明明有个幽默点子,在观赏时或许会嫌演员演得不够好笑,又或嫌剪接剪得不够准绳而失去节奏,有时甚至会质疑导演是否知甚么叫幽默……诸如此类,只要上述三种情况其中一项出现,便会令一个本来不俗的笑话点子付诸流水。《阖家辣》虽然不能跟90年代经典一时的贺岁笑片相题并论,但因为剧本出自导演亲身经历,感情真挚不造作,加上两代演员(再加上台前幕后)为带给观众欢乐而各出奇谋,一新一旧擦出火花,是近年非常值得入戏院撑场的一出本土诚意之作。如果你已很久没有尝试在戏院感受全场大笑的气氛的话,是时候捧场感受一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