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奇异博士2|期望愈大失望愈大 令观众进入「周公」多元宇宙

大家期待已久的《奇异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终于上映,不过上映后风评两极,有人认为精彩绝伦、有人说剧情太复杂、有人嫌太恐怖、甚至有人说闷到想瞓……令这个多元宇宙就像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一样,每一个世界都有无数无量的小世界,每个人都有各自观影感受。

一切从《鬼玩人》开始

我算是Sam Raimi迷,小时候明珠台播《鬼玩人》(Evil Dead, 1987)看得目瞪口呆:「原来电锯可以用嚟斩妖除魔」!惊吓血腥得来又带点喜感玩味(严格来说到了《Army of Darkness》才有喜感玩味),是一种将Creepy以极致夸张形式呈现的另类风格,这一直是Sam Raimi最独特的标记。他算是将此类型影片杀出一条新血路的先驱,后世多少导演也因循著,像近年的《尸营旅舍》(Cabin in the wood)。他也让我在年少时期认识到甚么是血杀Cult片,并深深爱上此类型电影。

Marvel超级英雄电影开山始祖

《鬼玩人》当年是自资拍摄的独立片,后来大受欢迎一拍便拍了三集,Sam Raimi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导演。当时SONY亦刚从面临破产的Marvel手上买下了几个超级英雄版权,于是便找Sam Raimi执导《蜘蛛侠》(2002),他也正式从另类独立导演跃身成最卖座的荷里活电影导演。事实上《蜘蛛侠》也不负众望,全球绝大部份观众也是由此为起点,第一次在大银幕上接触到美国漫画中的超级英雄以真人姿态登场。之后Marvel自行推出超级英雄电影《Iron Man》(2008),相比《蜘蛛侠》已经是六年后的事,往后一系列Marvel电影不用我再多介绍,Marvel电影令电影业正式进入超级英雄纪元。只想说,现世代Marvel超级英雄电影大受欢迎,Sam Raimi的《蜘蛛侠》算是其中一位开山劈石的始祖(之前也有像《Ghost Rider》、《Fantastic Four》等非Marvel拍摄的Marvel超级英雄电影)。

大导演回归Marvel电影

《奇异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由Sam Raimi执导,令不少热爱这位鬼才导演以及熟知上述版权历史进程的影迷心情非常雀跃,有一种「Sam终于回归Marvel电影」的期待。说到期待,大家最望穿秋水的当然是Marvel电影系列终于都正式踏入「多元宇宙」故事线。在《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完结后近乎所有电影与剧集都跟多元宇宙扯上关系,其目的就是要铺序《奇异博士2》、由Dr. Strange去解开这个多元宇宙的神秘面纱。在看《奇异博士2》上映之前,我也像所有Marvel迷一样事先做了全面温习,看了《温黛与幻视》、《洛基》还有《What If》,总之一切有关多元宇宙的作品统统都看了一遍,在《奇异博士2》上映前做好功课,确保不会遗下任何重要线索的情况下入场欣赏,充满期待地迎接Marvel电影「Phase 5」的到临。

多元宇宙英雄变低能喽啰

结果是期望愈大失望愈大,大家很想看Dr. Strange穿越多元宇宙,结果那个宇宙只是近未来一点,还有红绿灯掉转了颜色,无甚特色;大家很想看其他宇宙的超级英雄,结果都只有出场一刹带来惊喜,然后昙花一现……昙花一现也不紧要,几位殿堂级英雄还要像喽啰般转眼即「逝」(Professor X跟黑蝠王不是弱化这么简单,而是低能化兼喽啰化!);大家很想看多元宇宙下产生的复杂故事线,结果故事并不复杂,而是繁琐与细碎,琐碎到令电影整体脉络失去了节奏。整出电影的观影感受就像带著观众四围奔波,但每一个景点都不能带给人刺激惊喜,就像一个廉价的走马灯一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观众匆匆而去的厕所位自然不期然增多。

Sam Raimi迷注定失望

那Sam Raimi迷又收不收货呢?当初Marvel找他做导演明显是想为电影注入暗黑风格。事实上Sam Raimi早在《蜘蛛侠3》时便已经试过:蜘蛛侠穿起了被Venom毒液侵蚀的Suit后人格开始崩坏,还有另一幕八瓜鱼博士在医疗室猎杀所有医护人员,也是明显向《鬼玩人》致敬。虽然当时影评对这一集风评并不好,但是对部份Sam Raimi迷来说却大呼过瘾,就像有一种「Sam Raimi风格沟《蜘蛛侠》电影」的玩嘢况味。那么今次《奇异博士2》又是否可以再次复制这种风格呢?如果你抱著想看「《鬼玩人》风格的《奇异博士2》」入场的话,你注定会失望。虽然导演在很多环节也加入惊吓甚至Creepy情节,像Dr. Strange出现在如吸血僵尸一样的古堡、Scarlet Witch如贞子一样从镜中爬出来,那些惊吓Creepy元素确是出现了,但整体上你却会觉得跟整出电影格格不入。可能因为要迁就Disney呎度上的要求,也可能剧本本身已经密密麻麻、令Sam Raimi风格化的鬼主义只能左摄右摄,整出电影几乎所有惊吓位都出现惊吓度不足、要Creepy又不够Creepy的情况,有一种「想做但做唔足」的感觉,导致整出电影风格模棱两可。

Wanda变Scarlet Witch过程从缺

而最令Marvel迷失望的是,过往我们熟悉的Dr. Strange以及Wanda,其角色设定好像过以往我们认识的变得南辕北辙:Dr. Strange过往的睿智幽默不见了,然后会对一个街边小贩而实施惩诫,虽然见到Ash客串很开心,但错的明明不是他,无呈呈惩罚他有点突兀;Wanda的人设转变更严重,虽然在《温黛与幻视》已深知道她爱子深切,今作亦有交待她被《黑暗神书》(Darkhold)迷惑,但她的性情转变始终未能令人信服,尤其明明《温黛与幻视》中她已知错,那么电影好应该将她如何被《黑暗神书》迷惑、如何由Wanda变成Scarlet Witch的过程娓娓道来,可惜却从缺。大概因为要迁就Sam Raimi风格,Dr. Strange以及Wanda的对白以至行为都不是过往系列中所建立的既定形象,更不要说那些乱七八糟完全不跟从过往系列的咒术和魔法:Wanda甚么时候拥有封人嘴巴的魔法?Dr. Strange的咒术为何变成音符?这些胡乱删改角色设定及能力平衡度的破坏才是Marvel迷看《奇异博士2》时最令人失望的环节。

配乐刻意催谷 吃力不讨好

除了上述所说的风格格格不入,《奇异博士2》还有很多小缺点,例如打斗场面设计不够刺激,Scarlet Witch跟Dr. Strange的激斗像粤语长片《如来神掌》,视觉效果不够创新,那一场音符大战也突兀不讨好;那位穿越时空的少女America Chavez角色不够立体,你看完整出戏也对她印象模糊;王(Wong)更沦为超级大配角,基本上这出电影就没有他的角色戏份;奇异博士最后的丧尸形象本来是全片高潮之一,不过因为造型未够突出,有一点像刻意回复《鬼玩人》复古风的丧尸形象,带不起高潮;配乐方面密集而喧闹,仿佛因为幕后也知影像上不够力而刻意用音乐催谷,结果是吃力不讨好;最后一幕的结局既是意料之内也太儿戏俗套,令人有「揾戏嚟做」之嫌。

后记:大脑皮质失控 进入「周公」多元宇宙

总结而言,可能因为《奇异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本身想包涵的宇宙观太宽太广,剧情也太多锁碎支节,导致Sam Raimi在导演一职上不能随心所欲,在诸多束缚之下只能交出这份仅仅合格的功课,对于狂热Marvel迷来说还能收货,但对于更多观众可能看到中段便大脑皮质失控作出最原始的反射运动——打呵欠,然后齐齐进入了「周公」多元宇宙。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