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无得睇《阖家辣》《饭戏攻心》 回顾40年香港贺岁片

虎年两出贺岁片,单看Trailer好像《阖家辣》搞笑一点,有郑中基例牌玩谐音、女神Angela人见人爱新鲜感十足,最好笑是Edan以《大叔的爱》招牌夸张反白眼大喝一声「我老母啲酱真系好辣呀~」;当然《饭戏攻心》有子华神坐阵,加上张继聪、王苑之,三高手过招也不能小觑……等一等,这些贺岁片新年期间一律无法上映,真系讲经咩。

《阖家辣》及《饭戏攻心》延期

多得Omicron令大家无得入戏院,香港人新年无贺岁片睇,《阖家辣》及《饭戏攻心》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可欣赏,想看Edan和子华神的Fans要再望穿秋水多一会。社交措施距离一出,一下子戏院内外变得空空荡荡,没有贺岁片的新年大家也仿佛变得寂寞。但事实上贺岁片并非这一刻才被消失,打从十年前开始,它已经跟我们愈行愈远。

麦嘉乡音自成一派

贺岁片片种主要分两大阵营,一类是无厘头胡闹搞笑,第二类是肉搏飞车枪战。80年代贺岁片是嘉禾大战新艺城的年代,1981年嘉禾的《摩登保镳》算是最早期的搞笑贺岁片,也开拓了许氏三兄弟喜剧创作之路。《摩》大收1,700万破开埠票房纪录,令电影公司知道「新年就是要拍贺岁片」;往后一年新艺城的《最佳拍档》(1982)是两大类型混合体,飞车枪战带点模仿荷里活《007》的影子,许冠杰跟麦加的唱双簧烂Gag则非常Local,承袭自许氏兄弟的套路,但麦嘉的独门节奏与乡音又能自成一派,令《最佳拍档》系列愈拍愈有。

比Error早40年的自肥企划

为了抗衡《最佳拍档》,嘉禾推出《五福星》系列,第一出《奇谋妙计五福星》(1983)五名成员早期有岑建勋(卷毛积),后来换成曾志伟(罗汉果),再加上秦祥林(花旗参)、吴耀汉(大生地)、冯淬帆(犀牛皮),搭一个好打得的洪金宝(鹧鸪菜),成龙和元彪也穿插其中增添拳脚戏的吸引力,后期成员换过苗乔伟、刘德华、谭咏麟、郑则仕、陈友、楼南光等。总之有大哥们出场打交就觉得劲,再到曾志伟一干人等出场搞怪就觉得好笑,观众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在90分钟无间断感受「好笑」跟「好劲」。尤其「好笑」部份那种密集又层出不穷的笑料,不止今天重看依然笑爆咀,而且很多旧桥往后依然重用,像曾志伟玩潮流话谐音「些昆易呢群」、冯萃凡练超能力「隐身术」,其实就是往后郑中基「X骡仔西」及周星驰「你睇我唔到~」。《五福星》系列另一吸引力就是美女云集,钟楚红、李赛凤、叶童个个都是当时得令头等女神,而且戏中个个例牌要被糟质,像《福星高照》(1985)霸王花胡慧中要「只」穿超薄睡裙跟五福星五花大绑,绝对是比Error早40年的自肥企划。

可一不可再的骠叔肥姐

80年代尾还杀出个程咬金德宝电影公司,1987年的《富贵逼人》票房口碑也气势逼人,当时小学还未毕业的我只知道李丽珍姐姐好靓,另外跟我差不多年纪的童星关佩琳,心想如果能跟她做同班同学也不错。至于对董骠人脑精鬼脑灵的地道做人智慧:「大事要清楚讲,小事要幽默讲,无把握嘅事要谨慎讲。」以及肥姐开口埋口钱钱钱的无限贪婪:「今餐好餸喇,六合彩蒸肉饼!」还有卢冠廷出轨偷食等,对于还是流著两行鼻涕正宗小屁孩的我一律懒理。直至大个后有机会重看,才知道骠叔跟肥姐经营的这对欢喜冤家是如此一时无两,而且可一不可再:骠叔的哲理金句体现80-90年代香港人精明同时又算到尽的即食文化:肥姐的笑声更代表著那个时代的欢乐时光。

90年代动作担当陈港生

90年代开始嘉禾主打动作戏,担当代表是成龙大哥。睇动作片官能刺激最直观,因此现在若问《红番区》(1995)、《警察故事4》(1996)、《一个好人》(1997)、《我是谁》(1998)故事说甚么,我一点也记不起,记得的只有《红番区》他由五楼跳到对面四楼,还有《我是谁》从近乎垂直的玻璃大厦跑下来(虽然近年有很多质疑成龙是否有用替身),这些艺高人胆大的唔要命动作特技绝对是香港80-90年代港产片独有。如今香港电影早已转型,连成龙也不如往昔广受本地以至海外每一位影迷热爱追捧。

有成龙便有周星驰

另外,成龙贺岁片除了跳跳跑跑大展拳脚,当然也有美女做花瓶女角,但贺岁片中他的真正Partner其实是周星驰。90年代到千禧年有一段长时间,贺岁片就如诸葛亮周瑜一样有成龙就有周星驰。最记得当年二人分别上映《玻璃樽》(1999)、及《喜剧之王》(1999),二人互相在对方电影客串,那些年被报纸杂志娱乐版疯狂吹捧,大家入场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等睇成龙及周星驰客串出场那一幕,两幕都看了才算集齐一套。那是「成周贺岁片」最辉煌一刻。直至千禧年成龙大哥号召力已不如昔,相反周星驰却渐渐独步天下。

《家有喜事》前传《八星报喜》

不管你问时下老中青三代「提起贺岁片会想起甚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答你《家有喜事》(1992),《家》几近成为贺岁片的代名词。新艺城其实在《家》上映前已有一套《八星报喜》(1988),故事结构几乎一模一样,参演明星甚至更大牌:黄百鸣跟冯宝宝、周润发跟钟楚红郑裕玲、张学友跟袁洁莹,只是化学作用(X Factor)不如黄百鸣跟吴君如、周星驰跟张曼玉、张国荣跟毛舜筠。最近谷德昭在节目中透露,当年《家有喜事》他负责周星驰的故事线,后来哥哥嫌自己的故事不够好玩,拉埋肥谷一齐度桥。就是演员编剧导演上下为博观众一笑全程投入热心参与,《家有喜事》才如此不朽,香港贺岁片才能曾经如此璀璨。

贺岁片最佳担当周星驰

如果《家有喜事》是贺岁片的代表作,那周星驰便是贺岁片的最佳代表人物。星爷贺岁片出出经典:最早期玉树林风的《整蛊专家》(1991)令不懂搞笑的刘德华也可以拍到一套喜剧经典、假扮王百万的《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1993)跟梅艳芳搞笑到患难见真情、至尊宝定至尊玉的《西游记》上下集(1995)跟紫霞情人别后永远再不来的消散情缘、沟唔到女可怜虫的《行运一条龙》(1998)让我们知道年初四到底是咩样。即使未必每一出都是你的至爱,但你总能在每一出中找到经典场口。

电视新年不再播星爷

《长江七号》(2008)之后,周星驰不参演只执导的贺岁片包括《西游·降魔篇》(2013)、《美人鱼》(2016)、《西游伏妖篇》(2017)、《新喜剧之王》(2019)依然叫座但已不如往昔叫好。加上从前大台会从初一到初七无间断播周星驰电影,让大家拜年食饭打麻将都开著来看,令本来不是星迷的也记对白记得滚瓜烂熟,然后不知从那一年开始,大台不再播周星驰贺岁片,加上他退居幕后,香港人每年新年入戏院睇贺岁片的习惯也开始减退。

黄百鸣翻炒《喜事》炒到㶶

后周星驰年代依然有出色的贺岁片,像刘镇伟的《天下无双》(2002)、谷德昭的《行运超人》(2003)、杜琪峰和韦家辉的《百年好合》(2003)等,而公认称得上香港人集体回忆的贺岁片大概是《喱咕喱咕新年财》(2002),你一定会记得失忆奶奶黄文慧的「我要帮家嫂报仇~」、梁咏琪的「奶奶呢啲叫做诛~」以及刘华的「牌品好人品自然好~」;之后香港贺岁片开始一直走下坡,黄百鸣从灶底翻炒再翻炒炒到㶶的《家有喜事2009》、《花田囍事2010》、《最强喜事2011》、《八星报喜2012》才是摧毁贺岁片名声的真正刽子手。只可以说,贺岁片依然存在,但声势与号召力已不如前,你不会再看到铺天盖地宣传,也再没有众星云集参与其中的热闹。

后记:继续支持被疫情耽误的贺岁片

本来2022年《阖家辣》及《饭戏攻心》有Mirror成员加入,也有张继聪、王苑之比较新一代的搞笑高手,令贺岁片彷似有一番新景象,奈何却被疫情耽误。盼望疫情过后戏院重开,即使过了新年假,只要电影本身有质素,那么贺岁片就算像金城武的波萝罐头一样过了期,都一定会继续支持捧场。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