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 多一秒|珊珊来辞

还问姨姨,今期主题是土瓜湾面粉伯伯的故事?或是有趣味性的话题呢?事关明天中午12时至1时,葵涌公众殓房外,特许举办纪念仪式,让有心人鞠躬送别,然后舁送到沙岭公墓。

她说:「后者。」因为社会气氛沉重,想看些风趣幽默掺和一下。准备落笔,手机弹出即时新闻,得知情绪病又带走宝贵生命,组织好的内容,立时烟消云散。

从网络的评论,正正反映要积极宣传,甚或在时间性上,动辄是两至三代的后人,对情绪病的误解才得以消除。此时缺乏资讯的人多于了解的人,一言一行仍会将患者推到悬崖边。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这是一场对情绪病认知的持久战。

疾病从来不分贵贱,任何人随时得病。我不想再花力气,怒哮社会资源投放是如何贫乏。深知医疗费用高昂,多少人为此丧失治疗机会?仍记得发病初期,每个星期必须覆诊,向医生复述病情约25分钟。公立医院能否提供以上最基本的服务?医生和护士疲于奔命,在上者有没有察觉问题所在?若知,有没有解决方案?可否有人站出来回应两句?

以上的心声,在过去5、6年得病的日子,像冤魂徘徊不散。亦因如此,愿意揭开肚皮,分享个人经历,就是希望同路人,从中亦可参考,同时叮咛你我并不孤单。

再说一个残酷事实,康复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生活带来的压力,人生出现的打击,依然会来。就算有药物、信仰,也会有绝望的时候,好友亦不能24小时陪伴在侧。假若陷进黑暗的尽头,请给脑袋抽离1秒的空档时间!不要做任何决定,不需作任何挣扎,将焦点拉回到一呼一吸上。

这个举动能挽救于万一。
李珊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