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竹 - 网剧审查后内容走向|娱乐大事件

网剧与电视剧审查一致的口号喊了多年,终于在今年落地。审查一方面让网剧从杂乱无序成长,转为可以和电视剧相媲美的艺术形态,精品倍出;内容监管也让网剧在不少优势的题材受限,影响网络内容走向。在网剧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每次审查政策变化的背后,都是一场从题材风向到内容审美的「震荡」,当网剧也拥有了「网标」(许可证),网生内容(平台自制内容、用户生成内容与专业合作伙伴生成内容)又将走向何方?

2014年被称为网剧元年,也是各大平台试水时期,2015年网剧则迎来首波高潮。但网剧和传统电视剧相比,影响力有限,所以审查相对不严。然而,一旦这些作品关注度突破圈层,基本都难逃「下架」。在网剧开发之初,审查没有明确标准,但播出之后,内容与审查意见不一致时,剧集的创作成本会因「下架」而浪费。2019年,广电总局第一次明确网剧审查由原本的平台自审自播,改为向广电总局备案,并由总局审核剧本和成片,这也意味网剧仅存的题材红利正消失。内地近日又提出网剧、网络电影、网络微短剧等内容,均需使用「网标」。

「网标」的启用,意味网生内容的审查不再是模糊地带,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已有了相对成熟的细则和流程,仅是「备案」和「公示」就能上线的时代已终结。公安题材网剧《对决》作为第一部带网标的网剧诞生,网络电影《金山上的树叶》亦拿到「网标」,均为主旋律正能量作品。网剧已成熟,是时候和电视剧一起承担文艺作品社会价值的责任。

另外,今年还出现《开端》等无限流题材作品,也出现罪案剧《猎罪图鉴》。对新鲜题材的探索,远比题材红利,更能为网剧注入生命力。
赵文竹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