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大事件——电影创作四大趋势

  于7月8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承办的「中国电影家协会《202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21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发布暨中国电影产业及艺术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据《202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电影行业复业以来,市场恢复较预期为佳,行业信心恢复较快。全行面对疫情压力转「危」为「机」,加快转型升级成绩斐然。但由于疫情反复,进一步加剧行业发展压力。
  《2021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指出,2020年度中国电影创作题材类型丰富多样。在疫情背景下,中国电影创作依然保持较强生命力,不仅出现《金刚川》、《我和我的家乡》、《八佰》等与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扶贫攻坚」、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国家重大事件相关的新主流影片,也出现《姜子牙》、《夺冠》、《拆弹专家2》等不同类型影片。
  《风平浪静》及《气球》等文艺片则显示电影创作者更加个体化的人文关怀和现实观察。《棒!少年》、《掬水月在手》等纪录片,则在2020年度电影格局中加入纪实书写。
  2020年中国电影导演创作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主流电影的类型创作模式得到进一步拓展;历史题材影片的呈现视角更加多元化;关注社会现实主题的影片增多,以及年轻导演群体异军突起。英雄主题的昂扬和凡人生活的哀乐,共同构成2020年电影的创作特点。崇高性、英雄性、日常性与悲悯感,同时构成年度的电影旋律,相互交织,相互补充,相互对话。
赵文竹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