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幼儿自由游戏与体能评估的重要性
重新认识幼儿自由游戏与体能评估的重要性
——从《幼稚园教育课程指引》看时间安排与教学优化

撰文|芝士教练(KIDS FIT幼儿体能课程导师)
在上一期我们探讨了《香港幼稚园教育课程指引》中「体能与健康」范畴的整体理念与学习目标,今期我们将继续聚焦此主题,深入解析课程指引中对体能活动时间安排、自由游戏的重要性,以及评估在课程中的定位与作用。
一、体能活动时间安排需具弹性与多样性
课程指引指出,幼儿体能活动的安排应具有弹性与多元性,包括:
- 室内与户外空间的交替使用
- 大肌肉活动与小肌肉活动(即精细动作)的平衡
- 静态与动态活动的穿插
- 个别、小组与全班教学的互补运用
- 自主游戏与教师引导活动的有机结合
这样的安排,不仅体现课程的灵活性,更能照顾幼儿在不同情境中的学习需要,提升整体参与度与学习成效。
此外,指引亦强调场地的规划与开放性,应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索、发展兴趣、运用感官体验环境。教学设计应预留空间,让孩子在游戏中表达、选择与创作,培养主动学习的动力与能力。
二、自由游戏时间是不可被取代的发展空间
指引特别提出关于自由游戏的具体安排建议:
- 半日制幼稚园:每日最少安排 30分钟 自由游戏时间
- 全日制幼稚园:每日最少安排 50分钟 自由游戏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间不得被其他学习活动取代,强调其独立且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自由游戏并非「无所事事」,它对于幼儿的情绪调节、社交互动、创造力发展以及身体协调能力皆有莫大裨益。即使指引将体能与艺术活动建议时间一并列出(半日制建议每日45至60分钟,全日制建议90至105分钟),但仍将自由游戏时间独立提出,可见其在课程设计中的核心地位。
三、评估的真正目的:促进学习与优化课程
课程指引对「评估」的定位十分明确——评估是为了促进幼儿学习与优化教学,而非比较学生表现或进行分数排名。
在体能与健康范畴,评估不应仅聚焦于某项技能的高低(如跑多快、跳多高),而是应该:
- 以日常游戏与活动中的自然观察为主
- 以持续性评估替代单次检测
- 鼓励家长、教师与孩子共同参与评估历程
- 关注整体课程设计对五大发展目标的贡献(即品德、认知、语言、身体、美感)
换句话说,体能活动的评估,不单是检视幼儿的身体能力发展,更是反思整个教学规划是否达致全面与均衡的教育目标。
从时间与评估中,重建教学的初心
幼儿教育并非只靠教材、工具或课时表来运作,更讲求的是对孩子身心成长节奏的理解与回应。当我们为孩子安排每天的活动时,不妨回望课程指引所提出的原则:
- 自由游戏是否有足够时数?
- 教师观察到的行为与学习历程,有否系统化记录并纳入课程优化?
- 家长是否理解游戏与体能发展的关联性?能否与教师形成有效合作?
这些都是提升幼儿整体学习经验的关键。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角色,不只是教授技能,更是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幼儿在自由与支持中,实现他们的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