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 - 袁志乐鼓励学子拥抱改变迎接未来|商识满天下

香港中文大学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系高级讲师袁志乐博士(见图)在大学任教逾十载,一直对教学充满热诚,这份热诚源于他回馈母校的心志。袁博士在踏入社会初期曾在银行工作,惟他有感为商业机构争取利润并非他的理想,因此决定重返母校执教鞭,以培育下一代为己任。

袁博士凭着创意思维,建立了不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除了多年前由他创立并为学生津津乐道的「预测美国利率走势网上游戏」之外,他最近更把互动教学模式带进课堂。鉴于近年中美贸易战愈趋激烈,为了引起学生对此议题的关注并让他们深入了解贸易战的状况及影响,袁博士开展了模拟世界贸易组织的课堂,让学生扮演各国贸易代表,然后在模拟会议中代表自己的国家进行贸易谈判及协商。他说:「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投入程度,也因他们经过思考过程而令其所学知识更加牢固,比起传统授课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亦更受学生欢迎。」

此外,袁博士强调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的相关性(relevancy),希望学生能学以致用。为了达到此目标,袁博士致力与商界协作,推动企业赞助顾问项目,让学生有机会以顾问身份参与企业项目,善用课堂所学的理论为企业提供意见,并从中汲取实战经验。他说:「这种协作对企业、学生及大学方面均有裨益,可谓共创三赢(win-win-win situation)。

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袁博士寄语他们必须「拥抱改变」。他解释,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些工种可能被科技取代,又或在工作性质上发生变化,「我们作为人类必须以正面的心态面对,并作出适当调节,才能继续立足并有所进步。

他说,以人工智能及ChatGPT为例,袁博士建议人类在面对这些新科技所带来的转变时,首先要抱着不抗拒改变的心态,然后认清哪些将被取代的技能,再提升那些科技无法取代的技能。

袁博士以「ChatGPT能否完全取代老师」作分析。他指出,教学分为知识传授、启发学趣及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等层面,在传授知识方面,ChatGPT无疑占优;但在启发学习兴趣及推动学习动机方面,始终需要人性化的互动;更进一步,高等教育所重视的协作学习并不能假手于ChatGPT。「例如我在课堂中分析中国经济时,会以理论及时事新闻为基础,有些学生是企业行政人员,曾在内地经营业务多年,对中国经济发展拥有丰富经验,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中互相交流砥砺,这就是教学相长——我相信新科技绝对不能取代此部分。」袁博士补充道。

展望未来,袁博士希望自己能够持续进步,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同时有意在推动大学课程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延续他回馈母校的心志。
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