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识满天下|Now & 给你一个家

中大新亚书院学生餐厅名为「Now &」,意指「当下」,活在当下,吃在当下,享受当下,一日三餐愉快享用的地方,这里就是你的家。

几个中大人有个共同理念,想为中大校友做些事,凝聚校友力量,回馈母校;机缘巧合之下,齐齐拍挡做了学生餐厅的老闾。

二○二○年十一月,经营了廿二年的学生餐厅因疫情影响无法维持,宣告结业的时候,学生都表示非常惋惜;当年住校的Kendy感受特别深刻,寄宿生以校为家,男生尤其不爱煮食,新亚宿舍与饭堂只有咫尺之遥,数不清的青春岁月曾经在这里消磨,熟悉的家常便饭,也曾给予离家的孩子身心温暖。

学生餐厅重新招标,Kendy、Sunny、Johnny、Louis、Ryan,前四位都是中大人,又是商学院EMBA同学,他们进修的是金融、会计等专业,与餐饮扯不上任何关系,Ryan是唯一对餐饮业有兴趣的。借着餐厅重新招标的契机,落实了他们回到母校服务的决心,这个五人组合,就这样以大无畏精神投下标书。

一个外行的校友团队,怎样打败两个行业对手脱颖而出?Kendy说:我们完全没有餐饮业优势,唯一的胜算,是中大人的同理心,因为我们都曾经是这里的学生,最能理解学生的需要,致胜之道是将心比心,我们抱着这份感情投入事业,这是其他竞争者绝对没有的条件。

中大校友接手营运,学生餐厅焕然一新,一壁画墙交给学生自由创作,画上远山、太阳、白云,山外有山,看见世界之大;主题写着:The world needs what you've got(天生我才必有用)反映学生的正面乐观心态。昔日只供应碟头饭的饭堂,划分成三个区域,主要的餐饮区,除了家常两餸饭,同时提供适应各地学生口味的菜式,包括火锅、泰式小菜、咖喱、素食、水煮鱼……在成本控制下,选用食材也不惜工本,餐厅出品未必是最便宜的,但CP值却是最高的。餐厅为学生而设,当尽量满足学生的渴求,意见栏的学生留言就是他们的指标。曾有留言说:「我想食雪糕」,不久餐厅就有雪糕供应。又有留言说:「能否做人参鸡汤呢?」现实条件下,这道菜实在提供不了。

「Chill Area」是休闲区,同学可以相聚谈心、或社团聚会,也是交谊和活动场地,偌大的空间,随意摆放的沙发和桌椅,予人温馨、舒适、完全放松的感觉,是凝聚人气的地方。

分隔出来的教职员餐厅「卧龙馆」,有散座和客房,供应大厨私房菜,俨然是个宴客的小酒家。消费较高的卧龙馆,是平衡学生餐厅收支的唯一渠道,他们努力推动业务,通过各人的关系网络,开业仅一个月,成功接得农历新年前的一系列订枱,可是一声防疫令下阵脚大乱,当日急谋对策,决定推出盆菜应节,重新推销,希望弥补损失,维系餐厅的正常运作。

对于五位合伙人来说,陌生的行业,陌生的工作,无疑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正因为新手,可跳出旧式饭堂的传统框架,运用新颖的思维,现代的智慧,以实践为学习,从挫折中求进步。他们分工合作,唯一在英国留学时做过餐厅兼职的Ryan,全身投入管理业务,其余各人分担市场推广、管理帐目、人力资源、场地设计、资讯科技等,庆幸旧员工都回到岗位上,一个暑假准备就绪,餐厅以全新姿态迎接学生。

从未接触过餐饮的Kendy和Sunny,他们上班以外的时间都在餐厅帮忙,收银、送餐、抹枱、清洁,那里忙那里帮。有一天没有人洗碗,Kendy卷起衫袖就来了,他回忆当时手足无措的情景:眼前堆积的碗碟像一座小山,不知该从那里着手呢?可是他想到,如果这些碗碟没洗好,明天学生就没有早餐了,于是就埋头埋脑地洗,过了不知多少时间,一堆碗碟好像永远洗不完,当他歇下来望望外面漆黑的天空,却见天空发白了,已经天亮了。在家从未洗过碗的Sunny也有体验,第一次洗碗,虽然戴上长手套,不知怎的污水还是渗入内里,侵入皮肤,弄至双手起了密密麻麻的红疹,这是个可怕的经验,但没有减少他对工作的热诚。其实两人都在做两份工,白天一份为生活,晚上一份为理想,若问累否?回答是:身体十分疲累,好辛苦;但心里快乐、很满足。(上)
撰文:予倩

本栏由中大EMBA课程专访成功机构,冀读者能从中借鉴其成功理念及心得。
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