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翱翔——联招选科策略

  联招改选刚结束,章某在DSE放榜后接到不少查询,皆为改选联招课程的入读机会率,以及如何排列Band A方为上策等;事实上,如何改选、如何调配,主要视乎考生个人能力和兴趣是否取得平衡,章某只能予以深层次数据上的评估给学生参考。现今DSE学生在选择大学课程之时,十之八九视乎DSE的分数是否足够,倘是足够有余,又希冀能更上一层楼选择要求分数更高的课程,完全没有考虑个人能力以及兴趣,如此选择,不能说是错,只是本末倒置,极有可能埋没了个人发展的选择。
  举个例子,A同学本来最喜欢修读英国文学,希望他日能成为作家和老师,在DSE成绩公布之时,发觉成绩达到入读法学的条件,于是不假思索,改选法学,旁人看来,似是明智之举,只是二、三十年后,个人生活如何?个人影响力如何?难以细表,只是今日沿用DSE的成绩决定了明天的命运,在逻辑上也说不通嘛,将来孰得孰失,费煞思量吧!
  获得十多个星星的成绩,是否必须选神科不成,倘不选则似是对不起社会、家庭、学校;现下状元级考生不是选读医科便是环球商学等,假如选择修语文、教育、历史、生物,想必成为头条新闻了,可惜近年从未见过。
  十八岁上下的学生只得靠DSE成绩来决定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悲哀乎!
章文彬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