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由家开始——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家长的烦恼,往往是孩子不听话。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正面的请求」比「负面的请求」有效,即是请求孩子「做甚么」,而非「不做甚么」。因为当我们提出负面请求,对方往往搞不清我们到底要他们做甚么。负面请求更容易令人产生抗拒心理。例如有位妈妈向儿子提出:「请你不要花这么长时间在电子游戏上。」后来儿子减少了打机,却花更长时间在睡觉和上网睇片。她只告诉了儿子不要甚么,却没有说明她想要甚么,就是提出正面请求:「我希望你每星期至少有三个下午去完成暑期功课。」例如孩子参加演讲比赛,家长在旁叮嘱:「不要脚震震,不要太细声,不要说得太快。」孩子牢牢记着不要做甚么,却不知道应该做甚么,结果临场表现慌张生硬。
  有些要求即使很正面,却不太符合现实,或孩子完全有能力做到的。有位父亲说他对子女的唯一要求是「有责任感」。我建议他具体说明,孩子如何表现,才符合他「有责任感」的标准。他想了想,尴尬地说:「就是完全按我的要求去做啰!我要他们做甚么,他们就照做,不可驳嘴,不可做一半。」原来他的意思是要子女绝对服从,要他们行就行,跳就跳,而且还要面带微笑!
  我们对子女提出的要求,除了正面和符合现实,还需要具体明确,他们听从的机会会更大。避免使用模糊、抽象、模棱两可的用语,例如「要节俭」、「请勤力读书」、「请早些回家」。子女可能认为不问别人借钱便是节俭,考试前一天温习已算勤力,午夜前回家已经很早。「请把五分一的零用钱储蓄起来」、「请在考试前两星期开始温习」、「请在晚上十时前回到家中」等,都是比较清晰的要求。
张笑容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