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顶尖文化艺术人才到港的最佳时机

   

         要将香港发展为十四五规划下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除了积极增加的文化艺术硬件设施外,相关软件包括人才、文艺内容、教育培训、行政管理、市场生态圈建设等等至关重要,尤其是人才方面。内地的一些文化艺术地标,有些是始于人才的聚集及相关生态环境的形成,不单是硬件设备的投资。例如北京的798及宋庄,在人才聚集形成气候前其实硬件条件并不优越,一开始也非政府主导,只是凭著有艺术家聚集,形成充分交流活动氛围,大家巧妙地利用所在地的条件,生成具有独特气息的文化艺术区。这反映其实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软件比硬件更重要,如果只有设施,没有人才,不能成事。

        为了引进顶尖的文化艺术人才到香港,笔者之前也游说了国际知名的旅法国际二胡大师果敢,以优才计划成为香港居民。果大师曾获颁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界最高荣誉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是世界首位中国民族音乐家和首位中国二胡演奏家获此殊荣。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邀艺术家,也是首位中国二胡演奏家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大奖。果敢用中国传统的二胡音乐与世界不同领域的艺术家、音乐家、交响乐团合作,足迹遍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演出超过3,000多场,出版唱片80余张。并在《功夫熊猫3》、《新少林寺》等70多部中外电影里配乐,在世界各地顶尖音乐厅及剧院演出过。果大师也刚刚获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聘任为兼任教授及驻校艺术家。像这样周游列国而能成功建立国际知名度及全球人脉的中国艺术家,现在也成为香港艺术家,是弘扬中华文化及说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的最佳拍档,绝对可以助力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样的国际级大师能否为香港发挥作用,就要看政府如何好好通过他们宣传香港,看本地文化艺术人才如何与他们有效融合,并通过他们走向世界。

        香港本身文化艺术人才不少,作品水平也备受肯定。他们面临的问题是硬件设施不足、本都市场规模较少、产业化不足等等,所以希望政府不断增加硬件设施,增加财政资助,让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要文化艺术发展可持续,只靠政府的资助肯定不足够,需要形成优良生态环境,要有产业化思维,聚合不同的关键元素才能产生足够的化学作用,把香港的文化艺术推上新台阶。

        从前香港有过影视娱乐事业的黄金时代,受益于当时香港随著亚洲的经济起飞,其时香港的文化艺术人才有不少是从邻近地区到香港来发展,也与香港当时作为亚洲贸易中心与交通枢纽有关,许多中西方的人、才、物、信息都通过香港流动,形成文化集散效益,确实有相当的优势,并疯魔不少亚洲国家。但要一模一样复制到今天恐怕不能,但当中香港的部分优势依然存在,可以按照最新情况重新组合。随著像西九文化区的设施配套开始加快加大使用,包括故宫分馆、M+博物馆、戏曲中心及最近开始的启德体育馆等等,政府在文体旅方面大力推动,文化氛围也逐渐开始形成,加上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大湾区,提供了更多市场契机,内地民众也可以来港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现在是引入各地文化艺术人才到港,特别是顶尖人才,与本地人才融合的关键时刻,各项软件必须配合硬件投入使用,方能发挥协同效益。

       文化艺术人才的引进有其独特的要求和条件。有内地艺术界朋友告诉笔者,说现时香港的人才计划要吸引顶级艺术文化人才还需要做更多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而且是极佳时机。内地的文化艺术人才正积极走出去,香港可以作为他们的落脚点及踏脚石,加上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创作环境与内地有所不同,但与内地市场可以有效接轨,他们来到香港与本地人才融合,可以优势互补,一起走出去。哪吒和悟空等带有浓厚中国文化艺术内涵的作品最近扬威国际,估计将会有更多中国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会走向国际,如果香港在吸引顶尖文化艺术人才落地方面做得好,将会为香港提供更多经济增亮点。

撰文:黄炳逢
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
香港人才大融合促进组总召集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