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抑郁症死亡风险高 借镜国际筑安全网 | 社论

  香港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揭示,抑郁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比非抑郁人士高出一倍,而自杀风险更高出近十倍。而抑郁症确诊后的首180天内,患者的死亡风险最高,约为非抑郁人士的11倍,凸显早期介入的逼切性。 

  面对抑郁症患者需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生署与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共同推行了「陪我讲 Shall We Talk」推广计划,并透过地区康健中心试行「健康心灵先导计划」,提供免费精神健康评估和跟进服务。在学校层面,政府恒常化在中学实施三层应急机制,并扩展至小学四至六年级试行,加强支援有需要的学生。而医管局亦提供药物、脑电荡和脑磁激治疗服务,以治疗抑郁症。

  然而,现行体系仍存在不足。根据社联调查,4成受访HKDSE学生呈现抑郁或焦虑症状,但心理困扰越严重,求助意向却越低。同时,难治型抑郁症患者的支援更为薄弱。港大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约18%抑郁症病人会发展出抗药性,他们的死亡风险高52%。

  欧美澳政府在应对抑郁和情绪病方面,已发展出较完善的支援体系。美国通过联邦资金,推动社区服务,让专业团队而非警察响应危机,并建立协调的护理体系。加拿大为合资格残疾人(包括精神病致残者)提供经济支持,并通过整合社区服务,为青少年提供「一站式」支持模式。而澳洲更通过残障歧视法,禁止基于心理疾病的歧视。

  借鉴以上国际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政府可在以下方面加强现有政策:一,强化早期介入与预防,应在学校和社区推广精神健康素养,将筛查与评估前置;二,建立分层协作模式,推动跨专业、跨部门合作,整合医疗、社会服务与教育系统。针对不同严重程度患者提供适切服务,包括增拨资源处理难治型抑郁症;三,增加资源投放与可及性:扩大公营医疗系统对抑郁症的治疗容量,缩短轮候时间。考虑将更多创新治疗方式纳入资助范围,如医管局已将喷鼻式抗抑郁药纳入药物名册:四,针对高危群组支援:为青少年、长者、在职人士等设计针对性方案。例如,支援社联建议的跨专业协作,从失眠或身体不适入手,同时处理心理困扰。

  通过实践以上行动,消除零敲碎打的政策,将心理健康提升为公共生优先事项,从治疗走向预防,从医疗机构走向社区,筑牢全民心理安全网。

辛正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