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AI伴侣是美梦还是恶梦? | 中环High Tea
在AI海啸下,人际关系也AI化。人工智能伴侣(AI Companion)冒起,人际关系变成人「机」关系,尽诉心中情的对象,不是另一个人,而是大型语言模型(LLM)。有感情问题,可以咨询LLM意见,这是进步?还是标志着人类走向人际关系末路的开始?
AI伴侣走进人类的生活,甚至有人以「灵魂伴侣」、或是「老公」来形容,是智能聊天机械人取代了有血有肉的人类。情感机械化是因为有感情问题的人,不愿意将自己的问题与家人、亲友分享,反而向一套语言模式表达和交流,原因是机械人没杀伤力?私隐不会外泄?又或者机械人不会「唔啱听」地回应自己,心理上会觉得好过一点?
AI伴侣替代,甚至填补了人类的地位,还有情感可言吗?AI伴侣提供的意见必定啱听?必定正确?AI伴侣会不会有错?错了,还可以补救吗?
今天,AI伴侣冒起,反映一个很不健康的趋势。看看一个例子,手机和社交媒体不断发展,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程式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命,但不良后果已经涌现。
事实上,社交媒体从被大力推广到全方位受拥抱,到今天有个别国家,包括澳洲、荷兰等地方,开始立法或提出指引限制15或16岁以下的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以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免受网络欺凌和有害内容的侵害,这个发展显示了在没有规范和没有规管之下,青少年频密透过智能程式作为沟通主体的危险。
以社交媒体发展的轨迹作为推论,若AI伴侣极速发展,更成为青少年的好朋友,后果如何?人类不再与人类沟通,反而与机械人更能够深入谈心,其长远影响是甚么?会是一个令人不会不开心的美梦?还是一个终极恶梦?其负面效果比社交媒体今天造成的不良后果更严重吗?社会大众应否更大力正视这问题,以免重蹈不规范社交媒体的覆辙,让恶果蔓延?
AI海啸的威力并非真的无法挡。要防微杜渐,尽速为AI的使用确立规管框架,订出使用法则和规定,确保AI用得其所而不被滥用,是任何一个政府都必要考虑和采取行动的课题。AI技术快速发展,这些规管工作只能快,不能拖,这才是上策!
黄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