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 政治牺牲品 | 油尖多士

  近日美国接连爆发两宗震惊全国的命案,其中一宗发生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夏洛特,受害者是23岁的乌克兰女子伊琳娜扎鲁茨卡,晚间收工之后,如常乘搭当地轻铁,无端遭后座的黑人男子割喉致命,全程不到4分钟,都有车厢内的闭路电视纪录,一个年轻的生命在痛苦和震惊中急速消亡,观者无不心寒。

  伊琳娜3年前以难民身份来到美国,在当地的长者中心和一间披萨店打两份工,还在社区学校补习英文,千山万水来到美国,只为躲避战火,寻求平安,开始新的生活和梦想。上车之后,她如常发短讯给男友,但是亲人在车站最终等到的是噩耗。

  凶手是一个34岁的黑人,有超过10年的案底,包括持械行劫和入屋爆窃,被起诉过14次,今年1月才刚刚被捕。据说他患有精神分裂,其母亲曾要求当局将他至少关入精神病院。

  由闭路电视所见,伊琳娜上车后,只自顾用手机,与凶手浑无任何接触,凶手毫无动机拔刀杀人,事后脱掉沾血的上衣,还喃喃自语,自称「我干掉了那个白人女孩」。车厢内的其他乘客都默不作声,也没有人上前查看受害人的情况。

  可以说,一个有精神病的黑人惯犯,随处游荡,在美国众多如夏洛特般的城市,已是常态。伊琳娜上了车,对于后座这个黑人,无论其相貌、穿着和神情如何,也必须视之为平常,而不是心怀戒备。

  西方多年来宣扬平等、包容、反歧视,然而,高尚的口号之下,获最大庇佑的其实是类似这名叫布朗的罪犯:罪行轻判、提早释放,可以领救济金,获发放药物,公众还必须以包容心态接纳他重新投入社区,即使杀人也不必偿命,为求所谓的政治「进步」,结果是伊琳娜这样的受害者,必然成为被牺牲的代价。

前新闻工作者
多媒体社会评论人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