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路线难带来民主出路
人大常委公布香港押后选举的议会运作安排,四名被选举主任取消参选资格的议员,可以延任一年。在人大常委作出裁决后,球又落到反对派身上,究竟是否继续做下去?近日成为城中焦点的壹传媒主席黎智英,旗下媒体就提倡强硬回应,由全体反对派议员总辞下车,这也是其一贯激进路线的延续。
倡议总辞玩对抗
四名民主派议员被选举主任裁定参选无效,在立法会延选下他们是否可以继续担任职务,成为过渡安排的焦点。撇除政治考虑,在法理上议员是否延任,要视乎未来一年议会的性质。如果一年的议会以新成立处理,议员就有是否合资格的问题。若然是延任,除非是采取了行动褫夺资格,例如入禀控告,否则就不能赶他们下车。
现时,人大常委议决在押后选举期间,议会以延任方式运作,即是做开的议员可以继续做。不过,中央开了绿灯,又轮到反对派犹豫是否应该留任。激进人士如黎智英等,近日就大力倡议以总辞形式表达对抗。建制派中人,也有人拍手欢迎,乐见他们杯葛。
激进人士倡议总辞表达不满,但究竟是对甚么不满呢?若是对政府或《港版国安法》不满,那么应该早就辞职了。由此推断,应该是对押后选举或取消参选人资格不满。自特区政府宣布押后选举后,西方以此作为借口向香港施压,然而,从本地防疫措施不断加辣,经济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相信大部分人都认同,强行选举在防疫上的风险是难以接受的。
没有说不的勇气
至于以总辞表达对取消参选资格的不满,就要看预期取得甚么效果。选举主任取消多名候选人的参选资格,外国政府已先后作出回应,这个时候议员才来总辞,是不是希望外国再加强对香港的制裁呢?中央现在容许现任议员续任,如果反对派不但不接受,还要全体总辞,责任很难怪到中港政府之上,也无法扭转选举主任的决定,所以除了搞激之外,似乎很难达到甚么正面效果。
对反对派议员来说,总辞代价不菲,包括这段时间损失的大笔薪津,以及失去了议会的舞台。议员若然全体总辞,对其下次参选的资格构成甚么影响,现在也是不明朗的。
从理性上来说,总辞并不是合理做法,在原则问题上,中央也不会因为部份港人的激进行为而妥协。民主派人士多年来没有勇气对激进主义说不,令本身和香港社会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为满足把持欲望
过去像黎智英这类激进人士,就是期望民主的发展朝向冲突和对立的方式发展,正如全民普选方案,中央承诺在「八三一」框架下进行,大部分市民愿意「袋住先」,黎智英等就坚持要一步到位,最后把方式强硬拉倒。《基本法》要求香港订立廿三条,政府本来已订好相当温和的方案呈交议会,这班人就以激烈反对的方式拒绝接受,最后引来人大立法,香港面对内外交攻。从种种往绩说明,激进只是满足了部分人把持大局玩下去的欲望,却不能为香港民主带来出路。
齐秀峰
架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