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民主制必须挑起冲突助选?
美国单方面要求中国在三日内关闭驻休斯敦总领事馆。美国总统特朗普更威吓说不排除关闭更多中国驻美的外交机构。现在美国开始舆论造势,指控中国三藩市总领馆窝藏一名被美国控告、隐瞒解放军现役军人身份的研究人员。不断向中国开刀的姿态,明显不过。
分析政治,不止看表象。特朗普此举,不止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回应行动,更是今年十一月总统选举的主动布局。美国疫情失控,经济下滑,令特朗普的总统大选选情急速滑入冰窖。上届总统选举,特朗普依靠几个摇摆州份,包括佛罗里达州、宾夕凡尼亚州和密歇根州,以微弱优势奠定了他的胜利。特别是佛罗里达州,有二十九张选举人票,从来是美国选举的成败关键,佛州胜,全国皆胜。如今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在佛罗里达州的支持率有百分之四十九点二,特朗普的支持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二点八,拜登领先特朗普六点四个百分点。情况持续下去,特朗普正滑向败局。
能够挽救特朗普的选情,主要有几个因素:一、扭转疫情;二、谷高经济;三、爆出拜登的丑闻;四、向中国开刀,转移注意。
以美国每天超过六万个新增确诊个案而言,疫情不再恶化,已偷笑,随著进入冬天,疫情或会进一步大爆发,甚至出现美国抗疫专家福奇此前预计的,每天确诊超过十万人的危局,疫情对特朗普选情极之不利。至于经济,随著疫情恶化,大大拖慢美国经济重启步伐。联储局不断无限印钞,是既定事实,未来恐怕是股市照炒、经济续差、失业上升,政府包底的局面,对特朗普选情同样不利。
至于爆对手拜登的丑闻,到今天还见不到爆出甚么大事件,此前特朗普尝试利用拜登儿子在乌克兰投资,想制造丑闻,谁知被对手倒打一耙,爆出特朗普向乌克兰总统施压,公器私用,搞得特朗普一身蚁。特朗普玩丑闻抹黑对手上,没有甚么成效。
特朗普别无选择,唯有向中国开刀。由现时到十一月,估计他会毫不介意地提升中美之间的摩擦。按其如意算盘,是要中美角力逐步升级。我打你,你报复;我再打大力打你,你再报复。最后恐怕美国要把大量的军力集结到南海,制造一下近乎擦枪走火的危局,希望借此令美国人民团结一起,枪口对外,就可以扭转选情。
特朗普这个剧本已写好,问题是要看中国是否配合。
我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民主制度的爱好者,因为以前在大学的培训,都是如此。但在过去三十多年对世界各地民主实践的观察,最令人失望的是民主选举制度的歪变。
在民主制度下,每四、五年就更换执政者,而执政者从来想延续自己的执政权力,为抢夺权力宝座,不但放弃从政的初心,还会不择手段,在选举时制造危机,激发矛盾,激发选民的冲动反应,投自己一票。政客们甚至不惜搞出重大的军事及社会冲突,只博一票。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九九六年的台湾选举,当时国民党总统李登辉引入总统直选,想成为台湾民主之父,又想自己在直选中当选连任,就不惜自制海峡两岸危局。在大选前一年的一九九五年,他访问美国,演讲时提出「中华民国在台湾」,制造两岸对立。李登辉挑动大陆的敏感神经,并作出反应。大陆在一九九六年向台湾外海试射导弹,并举行两栖登陆演习,美国紧急调动两个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湾海峡,令局势极紧张。
事后回看,这根本是李登辉的选举工程,要激起战争冲突来为自己助选,结果他成功当选总统。之后李登辉扶殖民进党人上台,每次选举都重复这一套。今年初台湾大选,蔡英文大力挑动香港局势,为自己助选,把香港搞得乱七八糟。
如果搞民主,每几年来一次选举,而政客为了赢得选举,都挑起冲突、在邻近地方放火、甚至想发动战争,以达到选举目的,在选举之后,造成本土或邻近地区长期伤害,这样的民主制度,是否有建设性,令人极度怀疑。
政客变得短视,变得残酷,变得不择手段、变得无所畏惧,只为迫使选民,在极其冲动的情况下,按knee jerk reaction(膝盖反应),投下冲动的一票,结果会令整个社会,陷入长期的纷乱当中。这种民主,还值得坚持吗?
卢永雄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