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检测不足是香港重大短板

香港疫情第三波爆发,港府实施叫停书展等一系列措施。

北京自六月十一日起爆发第二波疫情,但只花了二十六天,就击败疫症,感染人数再次归零。港府抗疫的最大问题,不是表面看反应慢的问题,而是畏首畏尾,决策不够快速决绝。

北京这次抗疫是试验一种「新常态」,假设未来有一段长时间,要与病毒共存,如何可以不用早前武汉完全封城的方式抗疫,但能有效地对抗病毒。我早前提过,北京除了常规流行病学追踪手段外,还用了健康码和大量检测两招,这些香港没有用的工具,还可以再加论述。

1. 健康码。健康码是内地一个应用程式,下载后追踪你有没有去过高危区,有没有外游和接触史,若有就变红码,很多公共场所不能进入。这是一个高效工具,但对个人私隐入侵度较大,正常情况下香港难以实行。

但澳门做法可以参考。澳门发展了自己的健康码叫「澳康码」,澳门人在澳门用「澳康码」,返广东转用内地的「粤康码」。「澳康码」可说是一个温和版的健康码,不用扫码追踪个人行动轨迹,私隐度高。「澳康码」显示绿码只是自我声明无病征、无外游纪录、无接触史。「澳康码」显示红码在澳门不能进入赌场和政府机构,也不能出入境。

澳门一日有十二万人次出入境(约占10%人口),因有很多澳门人在珠海居住,又有大量外劳。「澳康码」加七日有效的核酸测试,确保有必要跨境人群继续往来。另外「澳康码」也可以为万一出现大流行,但要维持社会活动作准备,到时加入扫码追踪功能,可以容许必要的人群流动。这些事情香港即使不会马上做,但也要事先思考准备,以应付疫情可能不断流行的新常态。

2. 大规模检测。北京的大规模核酸检测成为常规手段。在这一次疫情二十六天中,北京日检测量扩展到五十万人次(香港目前每日检测能力只是七千五百多人次,和北京的差别极大)。北京在上一轮疫情时,最大的日检测量是一千七百人次,之后利用两个月疫情低潮大力扩容。并采用「混合采样检测」方法,即五个样本一起检测,有阳性才再进行单个样本检测。由六月十一日到七月七日,北京得以完成超过一千一百万人次的检测量。

澳门检测能力也远比香港高,澳门早在五月时的核酸日检测能力已达六千人次,约占澳门总人口的1%,而香港检测能力只占人口的0.1%,换句话说澳门检测能力是香港十倍以上。香港不加大检测力,令追踪调查更困难。

3. 香港检测的强制性和便利性。北京有疫情就整个小区强制检测。澳门早已要求老师、社工、跨境人士做核酸测试,所以才做这么多检测,但香港并无此要求。

检测不足是香港重大短板。要大大增加检测能力,要考虑使用「混合采样检测」方法,要强制在高危区检测,要在那些地区设大量检测点方便市民。政府需要做的事情,远比单单是加强限聚令多。

卢永雄

文刊于《巴士的报




检测不足是香港重大短板。资料图片
检测不足是香港重大短板。资料图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