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广场】雄安推5G车路协同 激光雷达实时监察
本港决定采用激光雷达(Lidar)在智慧灯柱上,随着激光雷达价格下跌,固态技术成熟,内地LiDAR 感测器部署在交通基站上,并配合5G,提供智慧交通管理。
理论上,道路智慧交通管理可以利用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组成收集路面感知系统。近期毫米波雷达无法达到极准确的3D定位精度;摄像头在夜间或光线微弱,其至在强光照射下,也受到干扰。业界发现,摄像头除了引发私隐的忧虑,亦不一定是理想交通实况感知工具。
LiDAR 感测器应用日益普及,价格具竞争力,国内的智慧出行项目,开始转用了固态的激光雷达,以辅助其他感应器。固态激光雷达可搜集大量环境和3D数据,性能和准确度超越其他技术。Apple已打算推出配备LiDAR 感测器的iPad Pro流动设备,并申请多项3D扫描专利,可见激光雷达正迅速起飞。
本港发展车路协同
本港运输署发展的「智慧出行」蓝图,并推出了SIGMA 愿景;以促进本港交通系统的安全(S)、资讯(I)、绿色(G)、高流通(M)、便捷性(A)。本港路面会加装感应和分析技术,完成安装后,搜集大覆盖面实时交通数据,加快识别交通事故,更有效管理交通,方便市民规划出行。
例如交通灯号控制的路口,如果安装各种感应器,就可自动侦测实时的车流和人流,优化转灯时间,亦为紧急车辆提供便利。2019年,运输署已展开智能交通灯系统先导计划,但更长远的智慧出行概念,就是如何实现相连的运输网络系统,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行人、路边基础设施和云端网络之间,自动数据传输和通讯。
透过感应和分析,配合车内装置和车联网技术,接收来自道路基建的实时数据(如交通灯号信息),加上感应器探测到任何潜在危险(例如准备横过马路行人),再自动传输到邻近车辆,提醒驾驶者留意。
配备车联网技术的车辆,亦可作数据发射器,与其他的车辆分享位置、速度、方向,煞车操作等资讯;可与路边设备和其他运输网络内的设施沟通。
以上数据亦可传送至后端系统,策划实时措施,纾缓地区的交通挤塞,甚至特别交通安排。上述基建统称「V2R
(Vehicle-to-road infrastructure),或者「车路协同,其中从路侧基站的感知系统,传回各种车辆、行人、单车等交通检测和实时统计,实时提升路面安全。
车路协同配合5G
V2R系统须低时延,以便车辆和路人马上应变,为5G智慧出行的应用场景,多个中国城市正推行V2R,而深圳RoboSense(速腾聚创)为生产低价MEMS固态激光雷达的主要厂商,已在河北省雄安新区,部署首个以MEMS固态激光雷达技术支援的V2R「5G+智慧公交」车路协同试点。
今次部署MEMS固态激光雷达的车路协同感知系统,相信是MEMS固态激光雷达,首次应用到V2R车路协同。RoboSense激光雷达配置Xilinx的FPGA,以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直接输出「语义分割」(Semantic segmentation)理解图像内容。法国初创Outsight已宣布智慧城市项目,应用其3D语义相机(Semantic Camera)在激光雷达上。
RoboSense也加入FPGA应用在无人驾驶的激光雷达,同时也在杭州萧山、上海张江、深圳南山等多地也开展了V2R试验。
激光雷达人车协同
中国河北省的广电集团、中国交建、大唐移动,完成敷设雄安新区5G基站。河北广电负责车路协同试点的5G网络,中国交建搭建道路基础设施,大唐移动改造车内设备、C-V2X设备等,RoboSense就提供激光雷达和感知演算法。
RoboSense车路协同激光雷达,可以鸟瞰全域路况,感知每位交通参与者,输出为语义数据,亦属于国内首次部署MEMS固态激光雷达,配合5G+智慧出行。激光雷达发射雷射探测,即时采集3D空间资讯,不受环境光线和天气的干扰,日晚照常工作,测距偏差正负约为(±2cm~±5cm),精度也较其他技术为高。
RoboSense部署的RS-LiDAR-M1为 MEMS固态激光雷达技术。大唐移动是国内通信设备厂商以及业内最早提出LTE-V协议标准,推出V2X系统方案的服务商。
2019年,RoboSense与大唐移动首度合作,杭州萧山提供5G车路协同系统,也是中国首个在开放路段实施的车路协同项目。雄安为首个5G完整试点,成果对于中国其也城市,甚至香港亦具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