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无游行 标志二度回归
今年七.一气氛有点不寻常,过往七.一边是庆祝,另一边是游行,去年反修例掀起政治风浪,游行人数激增。今年先有新冠肺炎疫情,跟著港区《国安法》出台,警方自回归以来首度反对游行申请,警方严密布防,成为九七后首度没有大游行的七.一。
庆祝日变示威日
七.一搞示威游行,成为回归后一大特色,记得当时曾经听有老爱国人士论及此事。有自觉开明的一派觉得没有问题,认为这是见证「两制」,反映香港的自由比回归前有过之。不过,当时也有稳阵派忧心忡忡,觉得在庆祝回归日搞游行,是有人刻意赠兴,目的是把这个日子,变成申诉怨气的场合,借以掩盖主权回归的好事。
尽管爱国人士有不同意见,基本上特区政府当时采取了按规矩办事的原则,只要游行经合法申请,无论主题是甚么都批准,慢慢这个日子变成批判政府政策的大汇聚。在七.一游行的效应下,各类示威活动愈来愈多,经过警方统计,每年举行的示威游行活动有五、六百宗,超过每日一宗,有人把香港喻为「游行之都」。
到了二〇〇三年,反对派乘着不满廿三条立法,组织五十万人的大游行,终于令立法工作在最后一步受挫,政府威望大挫,其后沙士来袭,多位局长请辞下台,揭起了冲击管治团队的新一页。
和平守法变暴力
〇三年的大游行虽然令政府施政重创,但当局仍然继续批准每年的集会申请,令每年的回归日都成为特区政府一个政治敏感的关卡,也成为反对派聚集力量的重要场合。
游行示威成为表达政治诉求的重要手段,特区政府多年来一直采取克制态度,这个情况在去年的反修例运动开始发生变化,转捩点之一是和平守秩序的游行,变成触发街头抗争的场合。在社运最高峰期的日子,游行队伍夹杂高呼本地意识的人群,其后愈演愈烈,有人挥舞外国旗帜,进而打正旗号,提出港独的口号。同一时间,获批准的游行最后往往伴随激烈的暴乱,出现投掷汽油弹、破坏港铁以至堵路等失控场面,有市民被不同政见人士「私了」,甚至放火烧铺。在情况不断激化下,警员不止一次鸣枪击中激进示威者。
在示威活动往往带来暴乱后,警方开始反对游行申请,爱国人士当日的忧虑结果不幸言中。今年的大游行被拒,既有防疫的考量,相信也有保安的因素,可以想像如果任由游行按主办单位建议,在拉疏人流下继续进行,活动随时进行十几小时以上,在紧张气氛下的风险恐怕不易控制。
政治降温利经济
七.一之前,中央为香港订立港区《国安法》,有人形容为第二次回归,香港不再如以往,任由政治人物随心所欲地做想做的事。作为经济及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会以新的法律框架下运作,期望由政治热点重回一个经济中心的角色,今个七.一同时是首个没有大游行的日子,回归纪念日相信亦从此有不同意义。
齐秀峰
架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