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有AI冇学校 | 中环High Tea

  人类已经快速进入AI世代,不但在职者要面对AI取代人类在职场的很多岗位,在学习上,AI亦有机会主导了学生们的学习模式和节奏。面对AI世代,学校、老师还会存在?还有需要存在吗?

  在本周举行的2025全球繁荣峰会,讨论议题包括「人工智能与未来的工作」。讲者之一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便提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革新潜力,指出这项技术能够将工业革命时代形成的教育模式,在未来为每个人带来度身订造的体验,从而充分释放个人潜能。

  直至今天,课堂式的教育不是私人补习,难言提供度身订造的体验。教育界有人过去十几年大力倡议小班教学,有了AI,小班教学已经变为落后,完全追不上新形势了。科技的创造力席卷中、小、大学校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界必须要充分准备和装备,否则必被现在以高速冲入校园的「AI海啸」淹没。

  香港大学校长张翔日前接受传媒报道时便说,全球上千万所高等学府,哪一间面对AI冲击应变得快,就可以生存下来。他说AI教育先进,让学生在任何时间、地方和速度学习。他又说除了在大学逐步适应AI时代,中小学教育同样重要,越年幼接触越易学习。他又说港大已向教育局提出愿意担当领袖角色,助中小学掌握AI,包括研发课程让中小学受惠。

  从专家、学者的言论所见,提升中、小学的AI学习氛围和机会已是当务之急,这难免涉及某种程度的课程改革,教育局在这方面的规划是否已经有路线图和时间表?若还未有的话,如何可以急起直追?

  事实上,AI不但在企业层面,也在社会民生方方面面的范畴上带来了冲击,政府当局要及时应对才是上策。政府若不能积极拥抱AI,尤其是在教育范畴上进行变革,以AI现时以极高速发展的走向来评估,香港很有可能会极速落后,对下一代来说,这个结果可以是灾难性的。

  「有AI,冇学校」会否变成事实,是政府教育当局今天必须要认真考虑和积极具体应对的问题。说而不做,或说而不知怎样做,都会令香港落后于形势。教育界与政府必须携手做好计划,以行动落实,才是香港的上策。

黄丽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