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太子站事件重演 | 巴士的点评
历史经常重复,玩政治的手法亦属如此。最近的内地交流风波就是一个好例子。
上月底圣保罗书院一名中五男学生,参加公社科杭州交流团时意外身亡,校方和教育局指死者家属不愿意公开详情,为尊重家属意愿,因此不详细披露事件。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近日指出,对事件的调查已经结束,死者意外身亡与交流考察无关。本来是一件普通的事件,但是近日就不断在网上发酵,变成政治事件。
在《香港国安法》及《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生效后,有人声称,不知道法律的界线在哪里。其实看到一些对这件事的针对性报道和评论,就知道反对者很清楚法律界线在哪里。本地的针对性报道尚算克制,但那些已经流亡海外的反对派媒体,就肆意创作,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不但针对死者的死因和死前的所谓细节,作出各种类型的揣测。有流亡英国人士搞的网媒引述所谓「网上流传」,指「出事的家长被威胁如出声就不能取回骨灰,所以成功掩口」。这些网上谣传的内容,连一个消息来源都没有,但是就被这些海外反对派网媒引述报道,假新闻由此而生,在社交媒体中不断散播。和当日传播太子站打死人的假消息手法雷同。
为甚么本地的反对派网媒,不会这样报道,而海外的反对派媒体,就会肆意作假?这充分显示,相关人等深明法律界线,有些人认为自己身在海外,就不怕胡作非为,都是作得就作,大胆散播。
特区政府陷入一个两难处境,学生已经过世,家属极度哀痛,希望校方和政府不要披露详细,以免再被媒体炒作,徒添伤感。即使是传媒采访,都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家属要求。政府和校方尊重家属的意愿,合情合理。不过,不公开具体详情,人道对待家属的意愿,又让这些炒作者有造假的空间。
我个人支持政府这个做法,认为不应该在家属的伤口上洒盐,但认为要严厉谴责这些造谣者。不断所谓「挖料」,散播虚假消息的人,很明显有攻击内地交流团的政治动机。随后有新闻指有香港学生在黄山及韶关交流的时出现肠胃炎,这些人就顺势炒大,煽动师生反对到内地交流,无限延伸地质疑教育局推出的公社科内地考察计划、姊妹学校计划、同根同心计划等内地考察项目,顺带质疑「内地考察对师生有多大益处」。
至此,反对者的套路已经完全曝露出来,就是把那些不相关的意外事件,用传闻加盐加醋,冠以政治色彩,最后服务于他们的政治目的,就是逼教育局不再推动学生到内地交流。
越是见到这些流亡人士借内地交流大做文章,越是让人觉得内地交流有必要性,否则他们都不会借机起哄,想推翻这些计划。
内地交流是提供机会给学生认识国家发展,培养其家国情怀,同时亦拓阔眼界,让学生将来就业时有更加多的选择,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相对于课堂较为被动的学习,学生能够出外交流,无论是读历史说到三国时,到赤壁参观时感到的兴奋。或者是公社科讲到国家航天发展时,亲身体验到海南文昌参观航天基地。又或是交流之余,与同学和老师课堂外的互动,都是有趣的学习经验,比沉闷地听课更加有趣。
虽然已经立了《香港国安法》及《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但是本地「软对抗」或海外「硬攻击」,仍然是禁而不止。一件小小的意外,就被大肆渲染,变成为想推翻内地交流的政治事件,反证了政府防范这些政治破坏,的确一刻也不能松懈,否则太子站事件很易重演。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
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