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轮牙科街症便民 物尽其用靠市民 | 社论

  卫生署牙科街症上周一改为网上登记和抽签,昨天再推超额和候补机制。这次政府善用科技,让长者再不用斗早挨眼瞓通宵轮候服务,实属利民便民的良策,而刚引入的候补机制亦顾及良好制度必有的应变安排,让临时出现的空缺,公平地转让到其他有需要的市民手里,做到善用公共资源。

  然而良好的制度亦需要使用者积极配合,才能改进完善。新系统投入服务后,缺席率已由原初的3成下跌至2成,但仍高于排队时期的1成。其实亲友子女除了可协助长者学习使用新系统,不妨多走一步,提醒长辈依时出席,甚或抽空亲自陪同应诊。同时当局亦要考虑,预留2小时予候补人士前来应诊是否足够,双方一同让新制度发挥最大效能。

  长远而言,人口老化对牙医需求将有增无减,当局须及早部署。目前香港约有不足3千名注册牙医,即每千名人口只有0.37名牙医的比例,落后于其他国家,而政府的医疗专业人力推算更指,牙医短缺或持续到2035年才能解决。因此,牙科街症的新系统虽然便民,但仍是供求失衡,当局未来需加强预防性的基层牙科服务,多管齐下,疏导牙医服务需求。

辛正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