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重建彩虹邨 留住文化特色 | 社论

  有60多年历史的彩虹邨,变得老旧,当局宣布重建大计,建议分三期清拆邨内楼宇和设施,预料整项工程需时约15年,净增加1800个单位。重建方案出炉后,不少人重回七色篮球场、丹凤楼等热点打卡,而邨内老牌金碧酒家一向难订位,已宣布不再接新单……反映彩虹邨不单止是港人的集体回忆,其知名度连外国旅客、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也来朝圣,其意义超越当初建造原意,已蜕变成民间的文化地标。

  彩虹邨展现的文化吸引力,应在重建规划时给予重视。早年本港推出廉租屋政策,首要任务,是解决住屋短缺和质素问题,让基层市民有安身之所,生活稳定,力争在社会向上流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时而世易,彩虹邨等老牌屋邨经岁月洗礼后,亦浸淫出如美酒的醇旧情怀,变成文化地标,不少游人慕名而来,让部分邨民感到自豪。

  旧邨重建是城市发展的刚性需求,但如何连结起新旧交替,则有赖文化地标和社区老店作桥梁。现时市民看待重建的眼光,不止希望有更多数量的适切居所,亦珍重社区历史和集体回忆,希望留住打卡热点和逾半世纪的老店。若然当局可让屋邨的情怀经美化保留,不但可为其他旧邨起借镜之用,亦能承接彩虹邨与外界交流的新任务。

辛正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