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监管地底工程 防路陷致伤亡 | 社论

  深水埗荔枝角道午夜12时后一条地下水管爆裂,导致路陷,面积达8米乘4米、深5至6米。事出突然,一辆载客的士闪避不及,跌落坑内倾侧,被涌出的食水浸至没顶,幸司机和乘客及时逃出,否则不堪设想。同样的大型路陷事故,今年6月深水埗海坛街路面塌陷,出现一个面积约8米乘12米、深约4米的巨坑,幸无人受伤,但交通受阻。

  荔枝角道路面下陷原因,有待当局调查,但民建联今年中在中西区的调查结果,可供参与。该党发现中西区的车路和行人路有逾200处「烂路」,当中包括路陷,造成凹陷,影响行车安全。该党区议员曾将部分地方向路政署反映但不果,批评保养及维修不善的主因。

  运流局局长林世雄今年6月书面答复立法会质询时表示,路政署在2021至2023年期间共接获52宗公共道路路陷个案,相关部门已在事发后适时修复涉及的损毁路面、地下管道设施及其他相关设施,当中75%经确认由地下管道设施损毁或邻近道路的地下工程所造成。

  路陷事故,一宗也嫌多,因为随时会造成人命伤亡,而维修需时,阻塞交通,相当扰民。全港路面众多,地下管道等设施复杂,要防止路陷事故,谈何容易,但当局要加强监管地下设施工程,并善用先进科技,协助及早发现地下设施问题,减少路陷危机,已经刻不容缓。 

辛正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