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气候变夏天劲热 中暑成户外风险 | 社论

  初夏到临,气温上升,昨天发生2宗疑过热引致的意外,一宗在大屿山东澳古道,一名女子行山时疑中暑晕倒,由直升机救起送院;另一宗在荃湾麦理浩径第7段近城门水塘,民安队训练期间,一名男队员身体不适及晕倒,由直升机送院抢救,他疑出现热衰竭症状,情况危殆。2宗事故反映,炎夏日子在户外活动或工作,须留意环境、气候和个人3个因素,以减少酷热天气下不适的风险。

  当身处酷热环境,身体会增加皮肤的血流量及排汗来散热。若环境因素令热压力增加,而身体生理调节机能未能有效控制体温,热压力便上升,增加中暑风险。大家到户外活动,须留意周围阳光直射情况,是否有瓦遮头?是否近水源等。气候因素则包括温度是否过高,还要看湿度高低,两个数字越高又欠风,中暑的风险就越大;还有个人因素,如在户外做消耗体力的活动,或增加身体的热压力,同时亦要顾及穿衣服的散热效能,逗留在酷热环境下的时间,以及本身是否有一些健康问题,例如心脏病、高血压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等。

  天文台昨出本港2024年的全年天气展望,随着气候持续暖化,预料今年香港平均温度偏高,进入有纪录以来最高头10名的机会甚高。有鉴于此,在户外活动,中暑的风险或会更高,大家必须注意环境、气候和个人3大因素,出行前穿有效散热的衣服和戴帽子,准备充足的水,带备手机和电池,向家人讲述所去何地等,是保障自己的最基本措施。

辛正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