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大湾区医疗交流 统一标准增信心 | 社论

  本港公营医疗系统已经引入少数内地医疗人员,以纾缓本地人力资源紧张问题,原来这并非单向的安排,「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于今年1月首次派出本港放射师、物理学家及护理服务团队北上,到大湾区多间三甲医院参加为期3至12日的交流活动。由于本港与内地的医疗人手培训和教学机构,采用不一样的模式,在行医手法、用药安排,以至对病人的照顾,自然有分别,就以内地用中文而本港用英文,分别颇大。要推动和实现对两地都有意义的交流,必须部署两地互相认识对方的制度,并研究作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3名参与交流的本港医疗人员指出,内地自主研究医疗设备,应用人工智能勾划肿瘤轮廓只需2、3分钟,而传统以人手绘画要花费2至3小时,效率极高。在检查安全性方面,通过交流,本港人员发现内地的辐射安全标准,即使与国际有异,但内地采取较严谨标准的验收相关仪器,做法与香港无异。相关体会,反映内地医疗系统有其先进的一面,而且安全性不低于国际水平。

  随香港与内地越来越融合,加强两地医疗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对两地人们都有好处。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快中英翻译一套互通的医疗术语,才能全方位更便捷地探求更广泛的交流。

辛正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