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维护国安和发展经济两只手都要硬 | 巴士的点评

  《基本法》第23条立法进入快车道,法案提交立法会后,估计会在四月中通过。部分人有一个疑惑,香港究竟要发展经济还是要维护国家安全呢?未来23条完成立法和黎智英案审结后,是不是不用再讲国安呢?

  按我的粗浅了解,有4个相关联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      
                                                                                                                              
  第一,筑牢国安屏障永远重要。香港回归20多年,从2003年的大游行、2014年的占中,到2019年的黑暴运动,社会快速政治化、激进化。面对一国两制这个大原则时,有意识地偏离主体设计,向两制倾斜,否定一国,这些思想最炽热的时候,往往是香港最乱的时候。

  我多次和内地官员接触,他们讲国安问题时都说,维护国家安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即使香港表面平静下来,但在中美博弈持续之下,香港仍然是美国攻击中国的软肋,国安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所以即使已筑牢保护国安的法律防线,即使已审讯香港的颠覆分子首恶,但仍应该抱有戒惧之心,不应有一种幻想,希望对方会变得善良,希望对方变得想中国好香港好。所以维护国家安全有根本的重要性,是香港这幅图画的一种底色。

  第二,发挥香港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守护好一国,才可以讲两制。讲到两制,香港的一制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有普通法制度,在中国之内,只有香港和澳门有不同的制度,香港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独特,不可替代。如何用好香港的独特地位,既为国家贡献,亦可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这个就是香港发展经济要着力的地方,一方面香港可以依靠国内的大人口、大市场找到生意,旅游和零售就是一个典型。另一方面,香港如何可以和大湾区融合,藉国家之力,用两制之便,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生意,又是另一个课题,例如人民币的业务,例如香港作为国际融资中心,又例如香港作为财富管理中心,这些都是香港和内地有不同金融体系的独特优势。 

  第三,维护国安和发展经济齐头并进。有人会认为维护国家安全讲得太多,香港就很难搞经济,特别是外资就不敢来香港。这个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或是西方唱衰香港的宣传伎俩。现实是内地的国安法比香港更加严,但很多外资金融机构,都活跃于内地市场,在中央步向金融开放,特别是理财业务逐步放宽后,外资亦都摩拳擦掌,希望分食内地理财业务的大饼。那些在北京在上海留驻的国际金融机构,又不见他们很怕内地的国安法?所以那些认为香港要集中力量搞经济,说23条立法会令香港经济「无得搞」的说法,实在站不住脚。那些希望延缓立法的讲法,中央亦不会接受,中央对此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内地领导惯于在矛盾中前进,有时政府对看似有矛盾的两个目标,都要同时达成,用内地的说话讲,是用两只手去抓,两只手都要硬。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环保和发展经济,表面上看似互相矛盾,但是内地就逐步化危机为机遇。例如本来内地预计到2030年才能达到碳达峰,但现在估计最快在今年或明年就能提早达成碳达峰的要求,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两不误。

  第四,香港要把握维护国安和发展经济的辨证关系。有商界人士抱有怀疑,认为香港现时的情况已稳定下来,为何还要大力维护国安。我认为外部环境并不稳定,美国搞中国的招数层出不穷,对手好像鸭子游水,上面不动,但水下的脚却不断在动。香港对待国安问题就是要高度警惕,如果23条立法之后,对方不来香港搞事,相信无论是特区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不会就国安问题大做文章。但如果对方一动手,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要反制,亦绝不手软。把握好两者的微妙关系,用两只手去抓,都抓得硬,就是香港未来成功的关键。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