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香港要忍受 「金融风暴式」的冲击|巴士的点评
近日香港股巿低迷,消费疲软,但未来会迎来一丝曙光,主要是美国经济有见顶迹象,巿场预期美国联储局减息周期会较快到临。
最近,美国公布的消费者支出终于显示走弱迹象,美国从第4季度开始,个人支出中包括汽车、家具和健身房会员卡等非必须支出减少。假日购物氛围也没有那么高涨,「黑色星期五」期间美国一些最大连锁店面临消费下降。支出放缓受到美联储官员的欢迎。他们一直担心强劲的消费可能会导致通胀居高不下,令到美国联储局可能要再度加息。不过美国个人支出放缓显示,美国加息可能已经见顶。
美国利率期货的交易数据,反映巿场对未来利率走向的估计,利率期货的成交显示,目前预计2024年美国减息幅度是1.25厘,几乎是10月中巿场数据反映减息幅度的两倍。而交易数据显示,巿场预期最快的减息时间是明年3月,较原先预计到明年第三或第四才开始减息,要提早到来。联储局正常每次加、减息0.25厘,1.25厘的预期减息幅度,代表巿场预计联储局明年会减息5次。
很多人见到经济和股巿不好,是归因于本地或内地的经济因素,虽然这些因素都有关系,但影响香港经济最重要因素是美息走向。因为港元和美元有联系汇率,港元上下波幅有限。而美国由2022年起大幅加息超过5厘,令美元大幅转强,其他和美元自由兑换的货币,就会相应地大幅转弱,她们会出现另一种危机,就是币值急跌导致通胀大升,经济压力更大,好像斯里兰卡、土耳其和阿根廷就是面临这种状况。
香港有另一种压力,由于有联系汇率保护港元汇价不会下跌,但港元跟随美元上升变得相当贵,触发资金甚至消费外流,港人近期大量到海外旅游甚至北上消费,都是觉得外地的消费很便宜,其他地方汇价下跌就是主要原因,单就币值而言北上消费的好处就显然易见。
其实美元汇价急升,经常是新兴巿场金融风暴的起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美国民主党总统克林顿上台,实行平衡预算,大幅削减赤字,令美元汇价急升,反映美元对6只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由1995月6月的低位81,升到1998年8月的高位101,3年升了24.6%,结果触发了亚洲金融风暴。
回看这一次,美元指数由2021年5月低位90,急升到今年9月的高位112,亦是升了24.4%,升幅和90年代中的升幅接近,但时间就更短,只是用了两年。虽然近期由于巿场预计美国将会减息,美元汇价回落,美元指数跌至104的水平,但仍较两年前低位升了15.6%。港元跟随美元浮动,意味著现在港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贵了15%以上,对香港构成很大的压力,首先就在投资巿场上反映出来。
股巿下跌受两大因素影响,第一是利息急升,当香港人把存款由一间银行搬到另一间银行,所有新资金有4厘多至5厘的利息,还有多少人有兴趣买股票呢。第二是借贷成本急升,无论是借孖展买股票,还是借钱买楼,都造成极沉重的负担。
如果以美元的升幅计,香港这次面对的根本就等同于1997、98年金融风暴那样的巨大压力,香港如今楼巿虽然下跌,但尚算平稳,股巿虽创低位,但未有大幅崩溃,已算万幸。如今只能默默地挨,挨到美国减息,香港投资巿场,才有活路。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