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保住消费市场不要自乱阵脚|中环High Tea
港人北上消费成风,在本周初有传媒报道上周六经陆路口岸北上的香港人有约33.7万人次,创了本月的新高。相反,访港内地人在同日的入境人次是12.8万,两者的差距有约20万人次。单看这些数字评估,香港人北上消费的情况是否正在恶化?
根据该报道,在今个月的四个星期中,出境到内地港人在第一个周六是31.9万人次,第二个周六是31.3万人次,第三个周六是32.9万人次,到了上周六再升至33.7万人次。如果单以出境港客的人次与入境内地客的人次作出比较,香港的吸客力显然不足,但若要评估未来几个星期,特别是接近圣诞假期时香港的市道会如何,我们是否只需要看看这些简单化的数字便足够?
香港有约750万人口,周末出境人次是约33万人次,只占人口的约百分之四,这些人离港到内地消费是否真的是香港一个经济危机?若他们留港消费又会对本地整体消费市场带来甚么正面的作用?
北上消费的港人被内地吸引,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内地消费比香港平得多,而且款式多,货品、餐饮内容和服务搞得有声有色,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话题,曾经北上消费的港人在朋辈圈子大力宣传北上有几好,这便形成了一股风气。但要评估北上风气对香港消费市场的实质影响,必须要问深一层的问题,例如在这30多万人当中,是否每个星期都主要是这一群北上常客?周末往内地是否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份?另外,他们每一次出行的消费额是多少?他们若会留港消费额又会是多少?这些都是值得问的问题,因为若经常北上的都是一班特定的人群,留港的是另一类人,这种资讯对政府和消费业界如何策划提振市道,都有必然的影响。
每个周末走了30多万人次的消费者,对香港来说当然是一个潜在的损失,但零售餐饮业不可抹煞的事实是还有逾700万人留港,这些人会在港消费吗?会有大额消费吗?与其不停聚焦于走了多少人而心存恐慌,本地消费业能否更加出力想想,如何令没有北上的香港人于周末愿意走到本地不同的消费点食玩hea?只聚焦于北上的百分之四的人口而自觉香港已经失去市场,其实是放错焦点。
香港市道不济,主要原因不在有30多万人在周末北上,而是我们欠缺吸引本地人,以及大湾区内地人的娱乐餐饮服务的新卖点。没有新思维是问题的症结。要解决问题便要多构思吸睛的食玩hea点子。
要做好餐饮零售,消费者人数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货品和服务的质量。消费者人数纵使少了,但若人均消费额较以前高,也能提振餐饮消费业。要搞好市道,不应只要求政府推出留住港人在港消费的政策,因为事实是大量港人仍在香港,重点首先是要让留港港人觉得物有所值肯消费,若能成功,已经是一大进步!香港消费业界若要保住市场,要清楚了解问题的所在,千万不要自乱阵脚。
黄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