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台湾理性假设无效的启示|巴士的点评

台湾蓝营国民党侯友宜及白党民众党柯文哲谈了40多天的「蓝白合」协商,终于在11月24日破局,侯友宜和柯文哲各自找了竞选拍档参选,令「蓝白合」变成闹剧收场。

事件最戏剧性是在上周四(11月23日)在台北君悦酒店办的「君悦会」,当日正值提名前夕,「蓝白合」濒临破局,柯文哲找了郭台铭在君悦酒店设局,希望国民党侯友宜作最后谈判,但整场「君悦会」像表演多于谈判,由于柯文哲一方一早叫了记者在场等候,邀请侯友宜参会时,又摆出一个距离参选时间的电子钟,向侯友宜施压味道甚浓。最后侯友宜先是要求有马英九和国民党主席朱立伦陪他一起参会,后来又拒绝密室协商,要求公开让记者在席。在这种格局下,不欢而散已是命定的结果。

「蓝白合」破局揭示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没有人愿意充当副手。虽然破局后传出柯文哲的核心幕僚黄珊珊是大力反对柯文哲参加「蓝白合」的黑手,但撇开两个阵营各自有反对联合参选的力量,关键是无论是柯文哲或侯友宜,都不想充当副手,这才是蓝白不合的根本原因。有人说「蓝白合」谈判令人想起赛局理论(Game Theory),特别是从而𧗠生的胆小鬼博弈,两人驾着跑车对头开,谁怕撞车先扭軚避开的就是胆小鬼。不过如最后两个人都不愿意做胆小鬼,令两车正面碰撞,最后大家都车毁人亡,这就好像如今「蓝白合」谈判破局的状态。

二,最大得益者是民进党。「蓝白合」的本意是由于民进党赖清德一直在民调上领先,有三成多的支持度,而柯文哲和侯友宜的支持度都是两成多,所以蓝白不合就会败选,组合参选就胜望极浓。如今「蓝白合」崩盘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

虽然在破局之后,台湾民意基金会于本周一(11月27日)公布在破局之前进行的民调,指柯文哲以31.9%支持度领先,支持度大升6.3个百分点,民进党赖清德以29.2%支持度排第二,支持度下跌了0.5个百分点,而侯友宜只得23.6%的支持度,虽然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支持度与其他候选人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显示柯文哲因为蓝白合的宣传而民望戏剧性上升。但台湾这些民调是否可信仍然备受质疑,台湾民意基金会同时公布政党民调都显示,柯文哲的民众党支持度大升。蓝营媒体《联合报》就以「难以置信」四个字为标题。台湾民调可以参考但不能尽信,蓝白不合受益最大的是赖清德,讲到赖清德民意堕后反而有利民进党催票。

三,理性假设无效。正如我早前说过,若以赛局理论来看「蓝白合」,若双方都是以理性去思考,应该能够成局,因为无论侯友宜或柯文哲自己让步当一个副手,最后能够推翻民进党上台执政,总比自己独立参选最后很可能失败为好。但当大家都不愿当副手时,谈判破局,就变成赌博心态,不是理性的选择。

蓝白不合,亦从侧面看到台湾并无政治领袖,两党高层都不愿为大局而牺牲,背后是一种「理性无效」的状况。这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思维模式相近,直至去年2月24日俄乌战事开始前,只要泽连斯基选择放弃申请加入北约,并作公开承诺,战争打不成,但他选择坚持,赌在美西方支持下乌克兰可以打赢俄罗斯,如今输掉四分一个国家。所以台湾理性假设无效有深刻启示,不要以为民进党继续执政,玩台独一定会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到战争,很多时政客只看短期选举利益,冲到悬崖边也不会懂得停下来。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