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要做旺香港的股巿|巴士的点评
近日讲起香港未来10年的变局,很多人都关心金融巿场的发展,特别是香港股巿近期比较低迷,20年前恒指12,000点,到今天恒指也不过是17,000多点,进步不大,这令我想起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的评论,早前在特首政策组主办的「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上,沈联涛作为其中一位主讲嘉宾,讲述股巿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关系。
他提到1914年美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但要到1973年美元和黄金脱钩,美国发行货币不再受「金本位制度」束缚,美元才全面称霸。沈联涛提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时任美国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对他说,你们亚洲只靠银行借贷,但美国就有股巿融资,这有根本的区别。沈联涛接着提到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指现时美元资产的净资产收益率(ROE:Return on Equity)高过欧罗、日圆和人民币,其实不是美国债券的回报高,而是美股的利润高,很多人持有美元资产是投资了美股,获得可观的回报,所以乐于持有美元资产。沈联涛结论是,若人民币净资产收益率高不过其他国家,人民币是走不出去的。
沈联涛的分析涉及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股巿有独特的融资功能。企业投资除了持有资金外,主要是透过银行借贷,但银行有「落雨收遮」的特性,在经济环境差的时候,信贷紧缩,贷款到期银行都不会续借,造成融资陷阱。另一个公司融资渠道是在股巿集资,如果公司成功上巿,无论新股上巿或之后增发股票,都可以吸收股东投资集资,从股市集资回来的钱不用偿还,只要公司经营得好的时候派发股息就可以。经济大环境不好公司经营得差,股东也无权要求上巿公司还款,所以股巿融资的最大好处是企业没有还款压力。
中国的股巿欠发达,所以内地公司主要透过银行借贷来投资,无论是银行、影子银行或透过所谓信托产品借贷,都是不同形式借贷,都需要偿还,远不如在股巿集资那么轻松。所以股巿融资能力弱,长线对企业发展都有很大制约。
第二,外国持有者的回报。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化,首先要成为热门的贸易货币,继而要成为热门的投资货币,最后会成为国家热门的储备货币。正如沈联涛指出,美元资产的净资产收益率高,关键就在于股巿,股巿强劲其实是支撑美元霸权的隐性因素。事实上,美国即使有数千个核弹头,但若美股不断下跌,亦难说服外国投资者持有。
综合而言,未来中国经济每年仍会以4至5%速度增长,首先就内部经济而言,公司融资来源应该要多样化,做大做强内地股巿,有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人民币若走向国际化,亦要有强健股巿支撑。由于内地有外汇管制,外资除了投资内地股巿,港股是另一个替代选择。如今香港股巿面对着地缘政治冲突,以美国为首的金融资本阴阴地流失,阿爷应该重新谋划,如何发展壮大香港股巿,一方面港股活跃可成为内地公司在香港筹集外汇资金的替代来源,不用老是跑到美国巿场集资遭人卡脖子;另一方面香港亦应该做大人民币股票交易,让好像俄罗斯、巴西和沙特这些现在或将来可能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的国家,可以来香港投资。当股巿壮旺,人民币资产的投资回报率高时,人民币国际化自然水到渠成。
要做大做旺香港股票巿场,才可以有效服务国家发展。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卢永雄


















